[实用新型]一种路面通行车辆限高限重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02627.9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79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曹海啸;张果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G19/03 | 分类号: | G01G19/03;G01B11/06;G08G1/04;G08G1/042;G08G1/017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徐博 |
地址: | 21004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路面 通行 车辆 高限 监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路面通行车辆限高限重监测系统,包括限高监测装置和限重监测装置,限高监测装置包括支撑杆,支撑杆设置在通行路面上方,支撑杆上固定安装有激光对准装置,激光对准装置包括多组激光测距传感器,多组激光测距传感器用于获取多组车辆高度数据;限重监测装置包括第一压电传感器和第二压电传感器,第一压电传感器和第二压电传感器之间设置有感应线圈,第一压电传感器和第二压电传感器用于获取车辆质量数据,所述的感应线圈用于判定称重车辆是否变化。该种限高限重监测系统能自动检测路面通过车辆的质量数据和高度数据,并对违规车辆进行警告,为司机出行安全和路面保护提供保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电子信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路面通行车辆限高限重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车辆的高度和载重量不断增加。优秀的运载能力给工程建设、物流运输节约了大量成本并提高了物资的转运效率。但对于车辆行驶的路面,不同线路往往由于历史或技术局限性呈现出不同的使用标准。例如一些高架桥仍在使用的单桥墩支撑桥面,当超载车辆行驶在桥面外侧时,存在桥板侧翻的安全隐患,需要严格控制车辆的载重量;一些建成时间较早的桥梁和道路需要延长使用寿命对通行车辆也具有严格的载重限制;以及隧道和在桥身较矮的桥下方穿过的公路需要限制过高的车辆通行。正是由于路面的使用差异性,超高超载车辆不但容易给路面带来损伤,同时也给司机、行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现有技术通常采用车辆只限重或只限高检测,当车辆行驶在复杂的交通网上时,忽视车辆高度和载重量其中的任何一个信息都可能造成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路面通行车辆限高限重监测系统,能自动检测路面通过车辆的质量数据和高度数据,并对违规车辆进行警告,为司机出行安全和路面保护提供保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路面通行车辆限高限重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限高监测装置和限重监测装置,所述的限高监测装置包括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设置在通行路面上方,所述的支撑杆上固定安装有激光对准装置,所述的激光对准装置包括多组激光测距传感器,多组激光测距传感器用于获取多组车辆高度数据;
所述的限重监测装置包括第一压电传感器和第二压电传感器,所述的第一压电传感器和第二压电传感器之间设置有感应线圈,所述的第一压电传感器和第二压电传感器用于获取车辆质量数据,所述的感应线圈用于判定称重车辆是否变化。
所述的激光对准装置包括第一激光测距传感器和第二激光测距传感器,所述的第二激光测距传感器用于射出与路面垂直的激光射线,所述的第一激光测距传感器朝向路面来车方向射出激光射线,所述的第一激光测距传感器和第二激光测距传感器射出的激光射线夹角为锐角。
所述的支撑杆固定安装有摄像头,所述的摄像头用于采集车辆的图像信息。
所述的第一激光测距传感器、第二激光测距传感器、感应线圈和摄像头均与处理器模块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的处理器模块用于对第一激光测距传感器、第二激光测距传感器、感应线圈和摄像头发送的信号数据进行处理,用于获取车辆的质量数据、高度数据和图像,所述的处理器模块与控制器模块信号连接,所述的控制器模块的输出端与显示屏、语音模块和报警装置信号连接。
所述的显示屏、语音模块和报警装置均固定安装在限高杆上,所述的显示屏用于显示车辆高度、质量信息,所述的语音模块用于语音播放车辆高度、质量信息,所述的报警装置用于在车辆高度、质量任一数值超出阈值时发出报警,所述的限高杆的高度为限高阈值高度,所述的限高杆用于阻挡车辆高度超出阈值高度的车辆。
所述的第一压电传感器前侧安装有减速带。
所述的处理器模块与通信模块信号连接,所述的处理器模块与存储模块信号连接,所述的通信模块用于将车辆高度信息、质量信息无线发送至移动终端,所述的存储模块用于存储通过车辆的图片信息及该车辆对应的高度、质量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026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投光灯安装支架的改良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可微调角度的灯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