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绝缘性能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02712.5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78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黄韬;蔡友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泊纳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4 | 分类号: | G01R3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驷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405 | 代理人: | 李冬蕾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绝缘 性能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绝缘性能检测装置,包括:第一采样负载和第二采样负载,第一采样负载和第二采样负载用于与待检测件串联;第一运算放大器和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小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放大倍数;第一运算放大器连接至第一采样负载的两端,第二运算放大器连接至第二采样负载的两端;检测控制单元,第一运算放大器和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均与检测控制单元相连接,检测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第一运算放大器输出的第一电压值和第二运算放大器输出的第二电压值得到待检测件的绝缘性能检测结果。通过实施该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连接至该绝缘检测装置中的待检测件的常规绝缘性能以及是否产生过火花的检测,满足检测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性能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绝缘性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电子工业中,电路板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使用,同时随着对电子产品多功能化以及小型化的发展,电路板线宽线距不断缩小,层数不断增加,对电路板的质量检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电路板的质量,必须对电路板上的所有线段进行导通测试和绝缘测试,其中的绝缘测试实际上就是测量电路板不导通的线段与线段之间的电阻值,而绝缘电阻是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最基本的绝缘指标。在目前的电子工业中,常使用电路板的接触式检测测量绝缘电阻,通过与三极管开关阵列中的测试节点相连的探针和焊盘或者孔充分接触,并在测试所需高压施加在两条原本绝缘的线路上经过一段时间(电路测试条件进入稳态)后,分别测试各节点间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从而求得各节点相应阻值。
但是,正是由于电路板线宽线距不断缩小,当出现刻蚀不良或者电路污染的情况下,在进行高压绝缘检测时(电路测试条件进入稳态前或者进入稳态后)可能会出现火花现象,此类电路板在使用过程中很可能会由于使用环境变化而发生离子迁移,最终使绝缘线路之间开始电连接,电路板出现故障,而基于火花现象的瞬时发生的特性,仅在电路测试条件进入稳态后进行一次或者多次数据采集一般很难检测到火花现象,无法满足检测需求;或者即使连续采集绝缘检测过程中的电流电压,但是由于产生火花时和未产生火花时的电路板线路之间的电流差距很大,难以通过现有的检测绝缘的器件装置同时检测到是否有火花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路板绝缘检测可能会导致检测线路之间出现火花现象,而现有绝缘检测装置不能检测到火花现象,无法满足检测需求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绝缘性能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采样负载和第二采样负载,第一采样负载和第二采样负载用于与待检测件串联;
第一运算放大器和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小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放大倍数;第一运算放大器连接至第一采样负载的两端,第二运算放大器连接至第二采样负载的两端,第一运算放大器和第二运算放大器用于在第一采样负载和第二采样负载与待检测件串联并连接至检测电源后,分别采集并放大第一采样负载和第二采样负载两端的电压;
检测控制单元,第一运算放大器和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均与检测控制单元相连接,检测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第一运算放大器输出的第一电压值和第二运算放大器输出的第二电压值得到待检测件的绝缘性能检测结果。
可选地,检测控制单元用于当检测电源的电压稳定后,第二电压值大于预设绝缘阈值时,得到待检测件的绝缘性能不合格的检测结果;
检测控制单元还用于在串联的第一采样负载、第二采样负载和待检测件连接至检测电源后的预设时间内,存在第一电压值高于预设火花阈值时,得到待检测件的绝缘性能不合格的检测结果。
可选地,绝缘性能检测装置还包括:
分压负载和第三采样负载,分压负载和第三采样负载串联形成第一并联支路连接至第一采样负载;第二采样负载在与待检测件串联后形成第二并联支路连接至第一采样负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泊纳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泊纳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027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