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后盖及电池端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05817.6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04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平;仇丹梁;黄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9/24 | 分类号: | H01R9/24;H01R13/46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杨东明;罗洋 |
地址: | 201307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电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后盖及电池端电连接器,属于电动汽车的电池充电技术领域。电连接器后盖包括板件和网格状的筋结构。板件具有极柱安装孔和走线孔;极柱安装孔用于为高压极柱避让空间,走线孔用以让电连接器的线通过。网格状的筋结构固定并凸出于板件的外表面,筋结构开设有与极柱安装孔和走线孔一一对应并连通的孔。板件和筋结构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中,将筋结构设置为网格状能够大幅提高连接器后盖的刚度,且注塑过程中不易产生气泡,外观良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的电池充电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后盖及电池端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用于电动汽车的电连接器包括车端电连接器和电池端电连接器,两者配合使用对电池充电。车端电连接器的壳体的后端设置有后盖。现有技术中,例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9119792A中所示的电池端电连接器的后盖,该后盖为薄型板,注塑时容易产生气泡,影响产品外观,且强度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后盖及电池端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电连接器后盖,包括:
板件,具有极柱安装孔和走线孔;
网格状的筋结构,固定并凸出于所述板件的外表面,所述筋结构开设有与所述极柱安装孔和所述走线孔一一对应并连通的孔;
其中,所述板件和所述筋结构一体成型。
本方案中,将筋结构设置为网格状大幅提高了连接器后盖的刚度,且注塑过程中不易产生气泡,外观良好。
优选地,所述筋结构具有:
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过孔,均位于所述筋结构的中部;
第二过孔,与所述极柱安装孔一一对应并连通。
本方案中,通过筋结构在电连接器后盖的中部形成多个第一过孔,提高了抗变形能力。
优选地,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极柱安装孔的形状相同,从而电连接器的高压极柱可以贴合着极柱安装孔和第二过孔设置,以获取更高的稳定性;
和/或,所述第二过孔和所述极柱安装孔的孔壁均由两个弧形面和两个平面构成,其中,两个弧形面对称设置,两个平面对称设置,将第二过孔和极柱安装孔设置成具有平面的孔,可以对高压极柱进行周向限位,约束高压极柱的旋转自由度。
和/或,所述筋结构的两端各具有一个第二过孔;换言之,电连接器具有两个与第二过孔一一对应的高压极柱;第二过孔设置在筋结构的两端,第一过孔位于两个第二过孔之间,从而电连接器后盖的受力分布比较均匀。
和/或,所述筋结构还包括与所述走线孔对应的第三过孔,所述第三过孔与所述走线孔的形状相对应,所述第一过孔分布于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三过孔之间,从而电连接器后盖的受力分布比较均匀。
优选地,所述筋结构的长度方向对应的两个边缘具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相对于所述板件的侧面向板件的中部凹陷,从而减少了一些制作材料,并且有利于避免加工过程中板件的靠近侧面处产生气泡。
和/或,
所述筋结构的宽度方向对应的两个边缘具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相对于所述板件的侧面向板件的中部凹陷;从而可以减少一定制作材料,并且有利于避免加工过程中板件的靠近侧面处产生气泡,另外,第二缺口还可以作为拿取电连接器后盖时扣位,以便于拆装。
优选地,所述筋结构包括两个端部加强筋,所述端部加强筋具有与所述极柱安装孔对应的孔。
本方案中,电连接器后盖在用于穿过高压极柱的孔处进行了加厚处理,从而提高了其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058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束线机构的高频变压器
- 下一篇:一种风光互补发电智能充电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