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筒顶密梁筒内分仓单柱负压筒海上风电基础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22207782.X 申请日: 2020-09-30
公开(公告)号: CN214530754U 公开(公告)日: 2021-10-29
发明(设计)人: 程卫民;汪顺吉;刘海波;陶铁铃;喻飞;邹尤;曾斌;甘乐;马鹏程;付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E02D27/42 分类号: E02D27/42;E02D27/44;E02D27/52
代理公司: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代理人: 陈家安;田辉云
地址: 430010 湖北***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筒顶密梁筒内分仓单柱负压筒 海上 基础
【说明书】: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筒顶密梁筒内分仓单柱负压筒海上风电基础,该风电基础包括单柱和负压筒,单柱底部通过T型环梁与负压筒顶板连接,单柱与负压筒之间设有斜支撑;斜支撑包括多根沿环向均匀布置的斜柱、竖板和水平梁,斜柱、竖板和水平梁间两两通过直段相交或圆弧过渡连接;相邻水平梁之间设有主梁,主梁沿着径向焊接在顶板上,主梁与水平梁之间设有次梁,次梁沿顶板环向布置。斜支撑与负压筒顶板连接构成一个整体,将单柱承受的荷载有效传递到负压筒。本实用新型结合了单桩基础施工简单、传力明确和筒型基础稳定性好、海上安装方便等优点,解决了传统桩式基础需要大型设备海上打桩作业以及嵌岩施工难度大、工期长、造价高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筒顶密梁筒内分仓单柱负压筒海上风电基础。

背景技术

基于我国近海区域较大部分是淤泥、淤泥质土、黏土、砂土等地质条件,为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基础变形要求,通常采用单桩和导管架等桩式基础,需要大型吊装船和打桩船辅助施工,通过锤击,将桩底打入较好的持力层,这种传统桩式基础造价较高且工期较长,如在福建、广东等海域多为覆盖层较浅的岩石地基,如采用桩式基础需要进行嵌岩施工,难度大、工期长、工程造价高。

随着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容量的增大,采用传统单桩及导管架基础需要增大基础的尺寸和材料用量,大直径单桩和嵌岩均受大型海上施工设备限制成为不可逾越的问题,且风险大、工期长、工程造价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为解决以上问题,行业内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如:

复合筒型基础(专利CN107761755A、CN106759445)已用于海上风电和筒型基础的负压下沉安装方式(专利CN105926661A)可避免海上打桩和嵌岩作业,但所述基础适用水深浅、重量达5000吨,可利用的施工设备资源少,制作、运输和吊装难度大。

一种海上风电复合筒型基础(专利CN207567801U)可避免海上打桩和嵌岩作业,但所述基础中部单柱和钢管斜撑连接处应力集中非常明显,不利于基础的疲劳和冲切,耗钢量大;筒顶板需要设置钢筋混凝土,斜撑内部需要灌注混凝土,施工工序多且复杂,基础重量大,不利于基础制作、运输和吊装;工程造价高。

海上风机单桩-吸力筒组合基础及其施工方法(专利CN 110016930A)可避免海上打桩和嵌岩作业,所述基础由上下两个筒组成,施工复杂,变形协调难度大,且中部单桩和筒连接处太薄弱,筒顶板无有效支撑体系,刚度较弱,不能将中部单桩承受的风机荷载有效传递到筒。

一种用于单柱和复合筒组合基础的连接工装(CN 110607802 A) 可避免海上打桩和嵌岩作业,所述基础斜撑和中部单柱连接处仅设置了上环板,此处应力集中会很明显,不利疲劳,耗钢量大;中部单柱直径传伸入筒内形成中间舱室,由于其直径和筒相比较小,在负压下沉过程中容易产生土塞效应,可能导致下沉失败;由于中部单柱直径较小,从而使筒内其他分仓板长度大大增加,在运输和下沉过程中容易产生屈曲破坏;工程造价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筒顶密梁筒内分仓单柱负压筒海上风电基础。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筒顶密梁筒内分仓单柱负压筒海上风电基础,包括竖直设置的单柱和设置在单柱底部的负压筒,所述单柱顶部和风机底法兰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柱底部通过T 型环梁与负压筒顶板连接,所述单柱与负压筒之间设有斜支撑;

所述斜支撑包括多根沿环向均匀布置的斜柱、竖板和水平梁,所述斜柱上部均通过圆形环板和单柱连接;所述水平梁沿着负压筒径向贯通,和负压筒顶板连接;所述竖板沿单桩高度方向与单桩相连,所述斜柱、竖板和水平梁间两两通过直段相交或圆弧过渡连接;相邻所述水平梁之间设有主梁,所述主梁沿着径向焊接在顶板上,一端焊接于T型环梁上,另一端焊接在负压筒的外筒壁上;所述主梁与水平梁之间设有次梁,所述次梁沿顶板环向布置。斜支撑与负压筒顶板连接构成一个整体,将单柱承受的荷载有效传递到负压筒。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077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