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悬挑梁固定结构以及悬挑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08073.3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13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田泽辉;刘刚;石伟;林裕;吴思杉;赵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建工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3/18 | 分类号: | E04G3/18;E04G3/20;E04G5/04;E04G5/16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辜桂芳 |
地址: | 61008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挑梁 固定 结构 以及 体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悬挑梁固定结构以及悬挑体系,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悬挑体系中位于墙面转角处的悬挑梁因安装角度不能随意调节从而使用受到限制以及安装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悬挑梁固定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紧固于墙面;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安装于所述底座上;铰接组件,所述铰接组件连接所述支撑体和悬挑梁端部从而使悬挑梁可在水平方向转动。用于支撑脚手架的悬挑体系具有由上述的悬挑梁固定结构所固定的悬挑梁。首先,悬挑梁与墙面的夹角可以根据各类工程实际情况任意调节。其次,可以在底座安装于墙面后再进一步安装悬挑梁,安装更加方面。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悬挑梁固定结构的结构简单,实用性非常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挑体系以及悬挑梁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悬挑梁固定结构以及悬挑体系。
背景技术
脚手架底部的支撑一种在地面上,另一种在半空中。当在半空中时,需要在脚手架底部设置悬挑体系对脚手架进行支撑。悬挑体系一般是由多个间隔排列且与墙面紧固连接的悬挑梁构成。
一般来说,悬挑梁通常垂直于墙面使用。然而,在墙面转角处,为了起到更好地支撑作用,悬挑梁需要朝向转角处延伸,由此会导致悬挑梁不再垂直于墙面,而是与墙面呈一定的夹角。
对于这种墙面转角处的悬挑梁,现有的安装方式如图1所示,即在其端部焊接与之呈一定角度的底座,底座上具有条形孔,然后再采用穿墙螺栓穿过该条形孔实现与墙面的紧固连接。本申请的申请人在实践中发现,由于悬挑梁与底座焊接为一体,因此不能根据各类工程实际情况调整悬挑梁与墙面之间的角度,局限性较大。同时,由于悬挑梁通常较重,且通常在安装前悬挑梁已与底座焊接为一体,尤其是转角处的悬挑梁长度更长,因此此处的悬挑梁更加地重,安装时更加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悬挑梁固定结构、悬挑体系以及悬挑梁的安装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悬挑体系中位于墙面转角处的悬挑梁因安装角度不能随意调节从而使用受到限制以及安装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悬挑梁固定结构。该悬挑梁固定结构用于调节悬挑梁的角度,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紧固于墙面;
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安装于所述底座上;
铰接组件,所述铰接组件连接所述支撑体和悬挑梁端部从而使悬挑梁可在水平方向转动。
首先,悬挑梁与墙面的夹角可以根据各类工程实际情况任意调节。其次,可以在底座安装于墙面后再进一步安装悬挑梁,安装更加方面。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悬挑梁固定结构的结构简单,实用性非常高。
进一步地是,所述悬挑梁包括本体和位于本体端部的固定部。
进一步地是,所述支撑体包括水平安装的第一支撑板,所述固定部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铰接组件包括设于固定部与第一支撑板的配合面上且相互配合的凸起和凹槽。
进一步地是,所述支撑体包括水平安装的第一支撑板,所述固定部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固定部与第一支撑板的配合面上设有相互配合的通孔,所述铰接组件包括穿过通孔的螺栓组件。
进一步地是,所述支撑体包括水平且间隔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固定部具有水平且间隔放置的第一配合板和第二配合板,所述第一配合板和第二配合板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一配合板的配合面上以及第二支撑板与第二配合板的配合面上设有相互配合的通孔,所述铰接组件包括穿过所述通孔的螺栓组件。
进一步地是,所述支撑体包括水平且间隔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固定部具有竖向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钢管,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配合面上设有与钢管内径相互配合的通孔,所述铰接组件包括穿过所述钢管和通孔的螺栓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建工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建工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080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