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加油的风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08074.8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747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蒋海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迈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F04D29/063;F04D29/58 |
代理公司: | 东莞领航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5 | 代理人: | 罗崇保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加油 风机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机领域,尤其一种自动加油的风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下表面焊接有机座,且机壳的后壁中间位置焊接有进风管,所述机壳的前壁底部一侧位置焊接有排风管,所述排风管和进风管的上端分别设置在机壳的前后方,所述机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轴承座,且轴承座的前后表面中间位置之间垂直滑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叶轮,所述机壳的一侧外壁位置固定安装有黄油筒,且黄油筒的后表面固定安装有油泵;本实用新型风机设有加油结构实现自动加油且润滑油的加入量和时间可控制,节省人力,同时,可对润滑油传输通道进行加热,从而保障油液的流动性避免因低温环境凝结造成堵塞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加油的风机。
背景技术
风机工作时基于将旋转的机械能转换为气体压力能和动能,实现对气体压缩和输送处理,常见于工厂、矿井、隧道、冷却塔或建筑物等场所的通风、排尘和冷却使用。
现有风机在使用时,需要根据风机运行情况去加注黄油,且该操作人工进行,不确定因素多导致润滑质量不佳,同时,不能对润滑油传输通道进行加热处理以保障油液的流动性,导致容易因低温环境凝结造成堵塞的情况,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自动加油的风机。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加油的风机,具有加油结构实现自动加油且润滑油的加入量和时间可控制,节省人力,同时,可对润滑油传输通道进行加热,从而保障油液的流动性避免因低温环境凝结造成堵塞的情况的特点。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加油的风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下表面焊接有机座,且机壳的后壁中间位置焊接有进风管,所述机壳的前壁底部一侧位置焊接有排风管,所述排风管和进风管的上端分别设置在机壳的前后方,所述机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轴承座,且轴承座的前后表面中间位置之间垂直滑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叶轮,所述机壳的一侧外壁位置固定安装有黄油筒,且黄油筒的后表面固定安装有油泵,所述黄油筒的靠近油泵的底部一侧位置焊接有定位管,且黄油筒通过定位管固定连接有油脂管,所述油脂管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外管,且外管和油脂管之间填充有岩棉层,所述岩棉层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阻丝,且电阻丝呈网状结构,所述电阻丝包覆在油脂管的外表面位置。
优选的,所述排风管和进风管均竖向安装,所述机壳的内部开设有风腔,且风腔的前后端分别和排风管以及进风管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轴承座设置在风腔的内部,且轴承座的前表面固定贯穿安装在机壳的前壁中间位置以及排风管的前后表面位置之间。
优选的,所述传动轴的后端垂直活动贯穿安装在机壳的后壁中间位置以及进风管的前后表面位置之间,且机壳的后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传动轴的后端垂直活动贯穿连接在电机的前壁中间位置,所述叶轮设置在轴承座的后方,且叶轮和进风管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油泵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且油泵与机壳相互靠近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油脂管远离黄油筒的一端固定贯穿安装在轴承座的前壁顶部中间位置,且轴承座的内壁开设有和油脂管相对应的引流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黄油筒和油泵组合成加油结构,通过油泵通电运行,按设定的参数抽取黄油筒内的润滑油,并沿由定位管导向安装的油脂管定向输送至轴承座中,进入轴承座内的润滑油在引流槽的导向下进入传动区对传动部件进行润滑,使得风机可自动加油且润滑油的加入量和时间可控制,节省人力;
2、通过设置外管包覆在油脂管的外部作为加厚层,配合岩棉层提供隔热,并通过由岩棉层安装的电阻丝通电升温对润滑油传输通道进行加热,从而保障油液的流动性避免因低温环境凝结造成堵塞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迈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迈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080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垃圾再利用地桩
- 下一篇:内窥镜的持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