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皮肤牵张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08598.7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63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石锐;刘波;宋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积水潭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3 | 分类号: | A61B17/0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巡通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03 | 代理人: | 王霞 |
地址: | 10003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皮肤 牵张器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皮肤牵张器组件,包括:若干条固定带、若干个牵引固定头、至少一对牵引带、手术线;以及,用于组件之间固定的带孔双面胶A、无孔双面胶C;用于组件和皮肤之间固定的带孔双面胶B和无孔双面胶D;本实用新型的皮肤牵张器组件,通过设计结构优化的牵张器组件,以满足不同伤口类型的牵引需求。优势体现在:固定带可选择手术线缝合或医用双面胶固定两种方式的,方便依照伤口情况进行选择;固定带的形状和数量均不是固定的,能够按照伤口类型及尺寸进行剪裁,方便根据伤口形状进行牵张方案的设计。牵引固定头的安装位置灵活,方便于牵引带的牵引固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皮肤牵张器组件,尤其是一种能够多元化使用的皮肤牵张器组件。
背景技术
当前,临床上常通过皮瓣、植皮覆盖技术进行局部皮肤不足的修复。但是上述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技术难度大,手术失败率高,供受肤色存在差异(如厚度、色泽),且对供体皮肤损伤极大。相较而言,皮肤牵张技术不使用供体皮肤,且易于实施,创伤小,是皮肤组织修复值得重视的一种新方法。皮肤牵张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皮肤本身的可延展性,在外力的牵引下将创口皮肤相向拉拢,逐步闭合创面,目前已成功应用于临床。
皮肤牵张术的实施需要借助仪器辅助,即皮肤牵张器。现有的皮肤牵张器主要使用克氏针穿过皮肤,后利用银丝或牵拉器收紧。然而该种牵张器在使用过程中一方面普适性较低,面对临床中各种形状、损伤程度不同的伤口,并不能很好的匹配应用。另一方面,由于采用线辅助固定的牵张器,在受力点处容易拉扯,进而造成二次损伤较大,而且主要在皮缘处进行皮肤固定,也会造成二次损伤,给病人带来更多的使用不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肤牵张器套件,通过设计结构优化的牵张器组件,一方面以满足不同伤口类型的牵引需求,另一方面不会造成修复时的二次损伤。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式多样化的皮肤牵张器,以方便为不同创伤组织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达到高效修复创口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皮肤牵张器组件,包括:
若干条固定带、若干个牵引固定头、至少一对牵引带、手术线;以及,
用于组件之间固定的带孔双面胶A、无孔双面胶C;
用于组件和皮肤之间固定的带孔双面胶B和无孔双面胶D;
所述固定带上均布若干定位线,定位线将固定带分隔为若干与牵引固定头尺寸、形状一致的固定格;
所述牵引固定头上开设有孔,牵引带一端为尖头,另一端为限位端,尖头一端能够伸入牵引固定头上的开孔中并通过限位端卡位;
未使用时,相邻的固定带之间通过剪裁线相连;
使用时,待修复创面两侧分别固定至少一条固定带,在固定带上靠近待修复创面的位置处均设有一个牵引固定头,所述牵引带穿设于位于待修复创面两侧的两个牵引固定头之间,通过调节牵引带长度调节两个牵引固定头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牵引固定头通过带孔双面胶A或无孔双面胶C固定于固定带上;固定带通过带孔双面胶B或无孔双面胶D与皮肤固定。
优选地,所述固定带上密布有若干用于缝合手术线的缝合孔,固定带通过手术线在皮肤上固定。
优选地,带孔双面胶A的形状与牵引固定头的形状相同,带孔双面胶A的尺寸为牵引固定头的0.7-1倍,带孔双面胶A的尺寸为缝合孔的1-2倍。
优选地,固定带为无孔固定带,所述无孔固定带通过带孔双面胶B在皮肤上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未经北京积水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085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检测的螺丝生产用收集装置
- 下一篇:超声波清洗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