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网格蛋白有被小泡结构模型教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09510.3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067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阳;徐冬妍;吴冀;许若男;姚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3/26 | 分类号: | G09B23/26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王玉仙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格 蛋白 有被小泡 结构 模型 教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网格蛋白有被小泡结构模型教具,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拼接块和第四拼接块;第三拼接块和第四拼接块拼接成圆环;圆环之上固定多个第二拼接块;第二拼接块的中心线和圆环的直径所在直线重合;第二拼接块的一侧和第一拼接块相互嵌合,且可拆卸连接;第二拼接块的另一侧和第五拼接块可拆卸连接;第五拼接块的一侧和第六拼接块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生动演示网格有被小泡的结构以及物质转运过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教学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网格蛋白有被小泡结构模型教具。
背景技术
网格蛋白有被小泡是细胞质面由网格蛋白包被成的有被小窝从质膜断离后形成的运输小泡。囊泡运输是真核细胞特有的一种细胞物质内外转运形式,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由之承载和往返进行物质运输,涉及蛋白质的修饰、加工和装配,同时还涉及内膜系统不同功能结构间通过相互转换的定向物质转运过程及其分子调控机制。
网格有被小泡可产生于高尔基复合体,也可以由细胞膜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而形成。由高尔基复合体产生的网格蛋白有被小泡,主要介导从高尔基体复合体向溶酶体、胞内体或质膜外的物质转运;通过细胞膜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形成的网格蛋白有被小泡则是将外来物质转送到细胞质,或从胞内体转运到溶酶体。需要被转运的分子与特定的受体结合,形成配体-受体复合物,网格蛋白聚集在有被小窝侧,有被小窝进一步内陷,与质膜离断后形成有被小泡,有被小泡的外表面包被着网格蛋白,介于网格蛋白和配体-受体间是衔接蛋白。囊泡芽生形成后脱去网格蛋白外被,转化为无被小泡,开始转运。
由于网格蛋白有被囊泡形成过程以及其结构较为复杂、抽象,在不借助于教具的情况下,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应用图片难以生动的讲述网格有被小泡的结构以及物质转运过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网格蛋白有被小泡结构模型教具。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网格蛋白有被小泡结构模型教具,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拼接块和第四拼接块;所述第三拼接块和所述第四拼接块拼接成圆环;所述圆环之上固定多个第二拼接块;所述第二拼接块的中心线和所述圆环的直径所在直线重合;所述第二拼接块的一侧和第一拼接块相互嵌合,且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拼接块的另一侧和第五拼接块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五拼接块的一侧和第六拼接块可拆卸连接。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拼接块和所述第四拼接块之间、所述第一拼接块和所述第二拼接块之间、所述第二拼接块和所述第五拼接块之间、所述第五拼接块和所述第六拼接块之间均通过磁性吸附装置连接。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吸附装置为磁铁。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拼接块为球体。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拼接块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截面形状为弧形,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截面形状为腰形。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拼接块的截面形状和所述第四拼接块的截面形状均为弧形;所述第三拼接块的弧长为l1,所述第四拼接块的弧长为l2,所述圆环的周长为L,且满足L=l1+l2。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拼接块的弧长为l1<所述第四拼接块的弧长为l2,或者,所述第三拼接块的弧长为l1=所述第四拼接块的弧长为l2,所述第三拼接块的弧长为l1>所述第四拼接块的弧长为l2。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拼接块包括第一端部、中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五拼接块的截面形状为弧形;所述中部向外凸起;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均在同一条弦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095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固定海报位置的磁吸板
- 下一篇:一种液位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