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利工程防水防冲击挡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11163.8 | 申请日: | 2020-10-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290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卢建军;江永生;郭丽丽;黄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建军;江永生;郭丽丽;黄薇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29/02;E03B3/02;E03F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475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利工程 防水 冲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防水防冲击挡土装置,具体涉及水利工程挡土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墙板、插块和凹槽,所述墙板的一端设置有两组阻隔结构,所述墙板一侧的内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墙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插块,所述凹槽与插块之间的顶端与底端分别设置有卡合结构,所述墙板的底端设置有循环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墙板的一端设置有两组阻隔结构,阻隔结构由固定槽、支柱、漏孔、过滤颗粒和纱网组成,山体遭受雨水冲击而落下的杂物、土壤与泥水沿墙板落入固定槽的内部,经纱网分隔杂物后的泥水便由过滤颗粒进行吸附、净化,再从漏孔落入集水槽进行循环利用,经此两级装置的阻隔,可大大减少雨水与杂物的冲击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挡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防水防冲击挡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砍伐山坡树木与矿物挖掘次数的增多,山体的水土流失亦加剧,而易导致土壤松动,不利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开展,因此需于山脚处设置一种可有效防水防冲击的挡土装置以稳固山体。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1)传统的水利工程挡土装置无法对散落的雨水进行回收循环再利用,较为浪费资源;
(2)传统的水利工程挡土装置缺乏防雨水与杂物冲击的阻隔装置,难以避免杂物对下方建筑与行人产生伤害;
(3)传统的水利工程挡土装置大多一体成型,其拼接安装较为繁琐不便,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防水防冲击挡土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浪费雨水资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防水防冲击挡土装置,包括墙板、插块和凹槽,所述墙板的一端设置有两组阻隔结构,所述墙板一侧的内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墙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插块,所述凹槽与插块之间的顶端与底端分别设置有卡合结构,所述墙板的底端设置有循环机构;
所述循环机构包括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固定连接在墙板一端的底部,所述墙板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水箱,且水箱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水位感应器,所述水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泵,且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抽水管。
优选的,所述阻隔结构由固定槽、支柱、漏孔、过滤颗粒和纱网组成,所述固定槽分别固定连接在墙板的一端,所述固定槽内部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纱网,且纱网与固定槽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过滤颗粒,所述固定槽底端的内部设置有多组漏孔,所述固定槽底端与墙板之间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柱。
优选的,所述漏孔嵌在固定槽底端的内部,所述漏孔呈等间距排列。
优选的,所述卡合结构由套筒、复位弹簧、卡块、滑槽、螺纹盖和齿块组成,所述套筒分别设置在插块的顶端与底端,所述套筒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的顶端或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滑槽分别设置在墙板顶端与底端一侧的内部,所述卡块的顶端或底端活动连接有螺纹盖,且螺纹盖的底端设置有多组齿块。
优选的,所述卡块的体积小于滑槽的内部容积,所述卡块关于插块的垂直中分线呈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齿块以卡块为圆心呈同心圆排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水利工程防水防冲击挡土装置不仅实现了对雨水进行循环再利用,实现了对滑落的雨水与杂物的阻隔过滤,而且实现了便于拼接安装;
(1)通过在墙板的底端设置有循环机构,循环机构包括集水槽,雨水经阻隔结构落入集水槽中,遂流入水箱,等到淤积的水流愈来愈多后,经水位感应器的探测便启动水泵对水流进行引导并抽取至他处再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建军;江永生;郭丽丽;黄薇,未经卢建军;江永生;郭丽丽;黄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111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刹车管接头自动装配机动力结构
- 下一篇:便携式逆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