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氢效率高的甲基六氢苯酐加氢釜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15139.1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13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杨丽艳;史迎军;史沈明;季金华;沈建琴;陶明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大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4/00;C07D307/89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熊亮亮 |
地址: | 31400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氢 效率 甲基 六氢苯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氢效率高的甲基六氢苯酐加氢釜,所述加氢釜包括有釜体,釜体内设有竖直设置的搅拌轴和竖直设置的加氢管,包括有加氢管的末端安装有曝气管。本实用新型的甲基六氢苯酐加氢釜,可提高甲基六氢苯酐加氢效率,加氢管的改造简单,改造成本很低,加氢效率提高约20%,适用于现有各种加氢釜的升级改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氢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氢效率高的甲基六氢苯酐加氢釜。
背景技术
甲基六氢苯酐用作环氧树脂的固化剂,尤为突出的是它与环氧树脂的固化物具有优良的耐大气、耐紫外线性能。它比甲基四氢苯酐具有更好的电性能及较高的热变形温度,因此该产品为电子电器工业升级换代提供了原料。它适用于浸渍大型构件,也可用于浇注、黏合、层压等工艺。广泛用于电子电器元件、导电油墨、汽车外壳涂料、磁盘涂料、眼镜框、木材防腐等。
现有的甲基六氢苯酐加氢工艺成熟,以间歇式加氢工艺生产,因此存在加氢时间长,能耗大,导致产量低等问题。很多生产厂家也想通过连续加氢或更换效率更高的吸氢搅拌设备如自吸式搅拌器。但连续化加氢设备资金投入较大,以甲基六氢苯酐市场而言,连续化加氢并不适合;而通过改变搅拌器则相对投入少,效果明显,但加氢釜属于特种设备,要想改造搅拌器则需要专业厂商进行改造,因此往往存在老旧的加氢釜无法符合现有先进搅拌器的制作安装。
常用的加氢搅拌器(加氢釜)有:1、轴流式搅拌器:为了实现相间的充分混合,提高传质效率,一些翼型轴流桨,以其循环量大、能耗低、气体分散能力强的优势在液相催化加氢中逐渐取代了锚式桨。这种搅拌器叶片面积率较大,即水平投影面上叶片面积占由叶端画出的圆的面积的百分数较大,大面积的叶片与盘式涡轮中的圆盘类似,可阻止气体从叶轮穿过,延长了气液接触时间。2、组合式搅拌器:组合桨被开发出来后,催化剂悬浮与氢气分散的问题同时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在液相催化加氢中逐渐得到应用。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两层搅拌器,下层为轴流式搅拌器,用于固体悬浮;上层为径流桨,用于气体分散。采用这种组合时,下层桨将上层桨有效分散的气体循环进入下部区域,在下部分散不良而凝并的气泡进入上部区域后又重新被高剪切的桨所分散而再一次循环,因此可有效延长气相停留时间,提高气含率,有利于气液传质比表面积的增加。3、自吸式搅拌器:反应器由上下两层搅拌器所组成的,下层推进式搅拌器具有分散进气和悬浮催化剂的功能,而上层自吸式搅拌器具有将液面上的气体重新吸入并有效分散于液相中的特殊功能,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气、液相的混合效果。可有效提高加氢反应的速度与效率,并且能降低功耗,提高收率。
但是,上述加氢搅拌器的改进点都是集中在釜体结构以及搅拌轴上面,对于加氢管的研究很少,通过改进加氢管的供气效果来提高加氢效率,无论是在轴流式搅拌器、组合式搅拌器还是自吸式搅拌器中,都具有应用前景,进一步提高加氢搅拌器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氢效率高的甲基六氢苯酐加氢釜,所述加氢釜包括有釜体,釜体内设有竖直设置的搅拌轴和竖直设置的加氢管,包括有加氢管的末端安装有曝气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加氢管的末端朝搅拌轴的轴线方向折弯后连接曝气管,曝气管与搅拌轴的轴线距离为50-100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曝气管的长度与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的长度相等或小于搅拌叶的长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曝气管的一端连通加氢管,另一端封闭,曝气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曝气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曝气管管壁上曝气孔的分布密度朝搅拌轴的轴线方向逐渐增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曝气管的内部安装有内骨架,曝气管的外部套有外骨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曝气管与内骨架之间设有分散层,分散层的表面均匀分布有分散孔,分散孔的孔径大于曝气孔的孔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大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大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151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面IMR送箔机构
- 下一篇:一种造纸机压榨辊卸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