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速并行双向传输光模块封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17368.7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76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翼;舒政;王卓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恒泰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武汉大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57 | 代理人: | 徐杨松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东湖新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并行 双向 传输 模块 封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速并行双向传输光模块封装结构,包括两个外壳和两个光纤插头,两个外壳的内部均设有卡块,卡块上设有与光纤插头外径相适配的凹槽,每个光纤插头上均设有两个固定环,两个固定环的间距与卡块的厚度适配,当两个外壳相互扣合时,光纤插头通过两个固定环与卡块的配合固定在外壳上,两个外壳的内部均设有定位块,定位块上开设有弧形槽,光纤插头的外壁套设有橡胶套,当两个外壳相互扣合时,橡胶套的外壁与弧形槽的内壁接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光纤插头的外部上套设有橡胶套,橡胶套与弧形槽的内部进行接触,从而避免灰尘进入外壳的内部,进而提高外壳与光纤插头在连接时的密封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模块封装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高速并行双向传输光模块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光模块的作用就是发送端把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通过光纤传送后,接收端再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利用光纤传导的快速性,加快数据信息的传递,光模块上光纤插头,现有的光纤插头通过卡块的方式固定在外壳的内部,为了避免较小的异物(如灰尘等)进入内部,往往会在光纤插头与卡块的间隙上涂覆胶水,从而避免异物进入内部,但通过胶水粘连后拆卸及其麻烦,不便于后续的维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速并行双向传输光模块封装结构,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速并行双向传输光模块封装结构,包括两个外壳和两个光纤插头,两个所述外壳的内部均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上设有与所述光纤插头外径相适配的凹槽,每个所述光纤插头上均设有两个固定环,两个所述固定环的间距与所述卡块的厚度适配,当两个所述外壳相互扣合时,所述光纤插头通过两个所述固定环与所述卡块的配合固定在所述外壳上,两个所述外壳的内部均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光纤插头的外壁套设有橡胶套,当两个所述外壳相互扣合时,所述橡胶套的外壁与所述弧形槽的内壁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两个外壳相互扣合时,光纤插头通过两个固定环和卡块的配合固定在外壳上,且在光纤插头的外部上套设有橡胶套,橡胶套与弧形槽的内部进行接触,从而避免灰尘进入外壳的内部,进而提高外壳与光纤插头在连接时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高速并行双向传输光模块封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高速并行双向传输光模块封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1为外壳、2为光纤插头、3为卡块、4为固定环、5为定位块、6为弧形槽、7为橡胶套、8为螺纹环、9为编织铁丝筒、10为光纤、11为信号转换元件、12为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一种高速并行双向传输光模块封装结构,包括两个外壳1和两个光纤插头2,两个所述外壳1的内部均设有卡块3,所述卡块3上设有与所述光纤插头2外径相适配的凹槽,每个所述光纤插头2上均设有两个固定环4,两个所述固定环4的间距与所述卡块3的厚度适配,当两个所述外壳1相互扣合时,所述光纤插头2通过两个所述固定环4与所述卡块3的配合固定在所述外壳1上,两个所述外壳1的内部均设有定位块5,所述定位块5上开设有弧形槽6,所述光纤插头2的外壁套设有橡胶套7,当两个所述外壳1相互扣合时,所述橡胶套7的外壁与所述弧形槽6的内壁接触。
当两个外壳1相互扣合时,光纤插头2通过两个固定环4和卡块3的配合固定在外壳1上,且在光纤插头2的外部上套设有橡胶套7,橡胶套7与弧形槽6的内部进行接触,从而避免灰尘进入外壳1的内部,进而提高外壳1与光纤插头2在连接时的密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恒泰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恒泰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173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铺送式的激光3D打印机
- 下一篇:一种多路并行光模块散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