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19363.8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04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冯传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1 | 分类号: | B65G47/91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宋会然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附结构,以用于吸附制件,该吸附结构设于一直线动力输出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上,并包括与该动力输出端连接的连接件,以及设于连接件上的吸附部和调节部。且随直线动力输出装置的驱使,调节部被设置为先于吸附部和制件接触,并可由调节部形成对制件的抵推,以将制件调整至该制件的吸附面可与吸附部完全贴合的待吸附状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附结构,通过设置调节部,并使得调节部先于吸附部和制件接触,以将制件的吸附面调整至可与吸附部完全贴合,从而可提高吸附部对制件吸附的成功率,进而可提高对制件的吸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生产用工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附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真空吸附技术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对于具有较光滑表面的物体,以及不适于夹紧的物体一般都是利用真空吸附技术来实现对物体的抓取。真空吸附技术也常常应用于动力电池生产中,例如向箔材上放置金属保护片,但基于金属保护片的结构,其一端厚度高于另一端,当多个金属保护片同时叠置于立式弹夹中时,两端高度不一的现象更加凸显。因此当真空吸盘或吸嘴对金属保护片进行吸附时,因金属保护片的吸附面呈倾斜状态,导致真空吸盘与金属保护片之间存在间隙,难以有效地完成对金属保护片的吸附,从而大大降低了对金属保护片的吸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吸附结构,其可提高对制件的吸附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吸附结构,以用于吸附制件,所述吸附结构设于一直线动力输出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上,且所述吸附结构包括与所述动力输出端连接的连接件,以及设于所述连接件上的吸附部和调节部,且随所述动力输出装置的驱使,所述调节部被设置为先于所述吸附部和所述制件接触,并可由所述调节部形成对所述制件的抵推,以将所述制件调整至该制件的吸附面可与所述吸附部完全贴合的待吸附状态。
进一步的,于所述吸附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调节部。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部包括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调节件,并于所述调节件的另一端设有弹性体,且所述弹性体形成对所述制件的抵推。
进一步的,所述弹形体为设于所述调节件一端的泡棉。
进一步的,所述制件由弯折成片状的板件构成,且所述板件的折弯端厚度小于开口端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直线动力输出装置为直线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部包括通过气管与外部吸气装置连接的吸嘴。
进一步的,所述吸嘴包括与所述气管连接的连接体,以及与所述连接体相连的吸附体,并因该连接而于连接体和吸附体之间形成有腔体,且所述腔体与所述气管相连通,所述吸附体以与所述制件接触的侧面的中部形成有凹槽,并于所述吸附体上构造有环所述凹槽均布设置的多个吸气孔,且各所述吸气孔均与所述腔体连通。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附结构,通过设置调节部,并使得调节部先于吸附部和制件接触,以将制件的吸附面调整至可与吸附部完全贴合,从而可提高吸附部对制件吸附的成功率,进而可提高对制件的吸附效率。
(2)于吸附部的两侧分别设置调节部,可提高将制件的吸附面调整至待吸附状态的调整效率。
(3)调节部由调节件和弹性体构成,既可保证调节部的结构强度,同时通过压缩弹性体又可实现吸附部与制件的吸附面完全贴合。
(4)弹性体采用设于调节件一端的泡棉,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
(5)吸附部采用吸嘴,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193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