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21659.3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538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高麟;吴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81;B01D53/77;B01D53/48;B01D46/54;B01D46/00;B01D53/56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辜桂芳 |
地址: | 610094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焚烧 烟气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垃圾焚烧烟气处理存在的二次污染严重、脱硝效率低、成本高及设备寿命短的技术问题。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单元,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处理垃圾焚烧锅炉烟气并输出温度为350~500℃的第一烟气;第一除尘单元,所述第一烟气穿过金属膜后得到含尘量≤20mg/Nm3第二烟气;脱硝单元,脱硝效率≥90%,所述第二烟气穿过所述脱硝单元后得到第三烟气;所述第三烟气穿过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后得到第四烟气;所述吸附单元采用固体状的吸收剂处理所述第四烟气并输出第五烟气;所述第五烟气穿过所述第二除尘单元的过滤介质后得到第六烟气;所述第六烟气穿过所述脱硫单元后通过烟囱排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降低垃圾焚烧排放烟气中二噁英排放量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生活垃圾焚烧锅炉烟气净化的典型工艺为:首先,在生活垃圾焚烧锅炉采用炉内SNCR脱硝后的烟气经换热后与吸收剂混合,在高尘条件下吸收剂对烟气中的二噁英、重金属等产生吸附,吸附后的烟气与烟尘一并在袋式除尘器中被拦截下来,实现粉尘、二噁英、重金属等的脱除;然后,净化后的烟气进入GGH1进行热交换后入湿法脱硫系统,在此由碱性吸收液对二氧化硫等酸性物质进行脱除;脱酸后烟气返回GGH1进行升温后进入GGH2及SGH(或DGH)进一步升温达到低温SCR脱硝反应温度后进入低温SCR反应器进行脱硝反应,实现对排放烟气NOx的进一步脱除以达到环保排放要求,二次脱硝后烟气经GGH2换热回收热量后经烟囱排放。
该工艺主要存在的问题:
1.该工艺对垃圾焚烧产生的二噁英采用“产生后进行吸附治理”的被动方式,利用活性炭将二噁英进行吸附,将污染进行了集中,减少了烟气中二噁英的排放,但并未消除或减少二噁英,由此将产生大量的固体危废,形成二次污染;
2.为实现NOx的达标排放,采用SNCR+低温SCR组合工艺,但该两种工艺脱硝效率有限,需经两工艺组合才能达到60~80%的脱硝效率,以满足当前环保排放对NOx的要求,如果排放要求进一步提升,将较难实现达标排放;
3.为实现两级脱硝,特别是低温SCR脱硝及降低能源消耗,采用两级GGH对烟温热量进行回收,设备投资及占地面积大幅上升;并且采用SGH(或DGH)将烟温升到低温SCR所需的操作温度,从而消耗大量的能源,运行费用高;
4.换热器均在高尘环境下工作,一方面烟尘对此类单元设备的冲刷、磨损较为严重,另一方面已影响了此类单元设备的换热效率,从而影响锅炉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垃圾焚烧烟气处理存在的二次污染严重、脱硝效率低、成本高及设备寿命短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该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包括:
第一换热单元,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处理垃圾焚烧锅炉烟气并输出温度为350~500℃的第一烟气;
第一除尘单元,所述第一除尘单元的过滤介质为金属膜,所述第一烟气穿过所述金属膜后得到含尘量≤20mg/Nm3第二烟气;
脱硝单元,所述脱硝单元的脱硝效率≥90%,所述第二烟气穿过所述脱硝单元后得到第三烟气;
第二换热单元,所述第三烟气穿过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后得到第四烟气;
吸附单元,所述吸附单元采用固体状的吸收剂处理所述第四烟气并输出第五烟气;
第二除尘单元,所述第五烟气穿过所述第二除尘单元的过滤介质后得到第六烟气;
脱硫单元,所述第六烟气穿过所述脱硫单元后通过烟囱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216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