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26774.X | 申请日: | 2020-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76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高爱平;吕永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森(中国)絮凝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 |
代理公司: | 泰兴市致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7 | 代理人: | 孙军 |
地址: | 22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釜,釜体内置多片搅拌叶片,多片搅拌叶片穿接在搅拌轴上,搅拌轴上部穿出釜体经机封联接减速电机,釜体外壁上设有同径螺旋盘管,同径螺旋盘管外封装有与其外壁连体成的夹套,釜体顶部端面开设多个进料口,多个进料口圆周均布,进料口下方的釜体内设均料盘,均料盘穿接固定在搅拌轴上,均料盘上对应多个进料口设置多个均料腔,均料腔上开口对应至进料口下口下方,均料腔的底部均布多个下料孔,相邻两均料腔之间腔壁上均布多个混料孔。本釜体能一体满足反应的放热冷却、减压、吸热蒸馏、保温作业要求,无需中转多个分段反应釜,有利于提高反应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反应设备,具体说是一种反应釜。
背景技术
常规化工单体的生产中涉及减压、放热、吸热、保温等一系列工序,传统的生产工艺一般采用多个设备,依次通过物料转移分段完成一系列工序,这严重加大了生产投入,延长了生产时间,不利于节能减排。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捷,能一体满足进料、减压、蒸馏、冷却、保温、出料等一系列工序要求,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投入的反应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釜体内置多片搅拌叶片,多片搅拌叶片穿接在搅拌轴上,搅拌轴上部穿出釜体经机封联接减速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的圆周外壁上设有与其外壁连体成的由上至下的同径螺旋盘管,同径螺旋盘管的上部接蒸汽入口,下部接冷凝水出口,同径螺旋盘管外封装有与其外壁连体成的夹套,夹套上部接冷却水出口,下部接冷却水进口,所述釜体的底部弧形封头外壁上设有与其外壁连体成的异径螺旋盘管,异径螺旋盘管上部设置上接口经外置管道或软管接冷凝水出口,下部设置排放冷凝水的冷凝水排放口;所述釜体顶部端面开设多个进料口,多个进料口圆周均布,进料口下方的釜体内设均料盘,均料盘穿接固定在搅拌轴上,均料盘上对应多个进料口设置多个均料腔,均料腔上开口对应至进料口下口下方,均料腔的底部均布多个下料孔,相邻两均料腔之间腔壁上均布多个混料孔。
进一步地,所述釜体顶部端面开设人孔、通气口、高位口。
进一步地,所述釜体底端设有出料口、温度计口、备用口。
进一步地,所述釜体下部侧壁开设有pH计口、取样口。
进一步地,所述釜体顶端开设穿接置釜体内折流板的折流板口。
进一步地,所述釜体内壁设有搪瓷层。
本实用新型在反应釜内添加多种反应物时,为避免大量物质一次性冲击混合导致瞬间反应热量超高或吸热热量不足产生副产、影响反应效率等问题,多种反应物分别由多个进料口加入,并落入均料盘均料腔内,均料盘随旋转轴旋转,由下料孔螺旋下料在釜体内分散混合、混料孔混料在均料盘混料,双重结构混料,有效确保混料充分;当反应过程中放热时,需要快速转移热量,则由夹套的冷却水进口送冷却水,在夹套内通过釜体的壁进行换热,换热后由夹套的冷却水出口排出;当需要减压时,通过通气口进行压力控制;当需要蒸馏时,需要快速吸收热量,则由同径螺旋盘管上部的蒸汽入口送蒸汽经盘管与釜体的壁换热后由冷凝水出口排出,如蒸馏或保温等要求较高,还需对釜体底部弧形封头进行供热,则将冷凝水出口接通异径螺旋盘管的上接口,在异径螺旋盘管内与弧形封头进行换热,最终的冷凝水由冷凝水排放口排出。本釜体能一体满足反应的放热冷却、减压、吸热蒸馏、保温作业要求,无需中转多个分段反应釜,有利于提高反应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釜体1、机封2、机架3、减速电机4、人孔5、折流板口6、夹套7、冷却水进口8、冷却水出口9、同径螺旋盘管10、蒸汽入口11、冷凝水出口12、弧形封头13、异径螺旋盘管14、上接口15、冷凝水排出口16、出料口17、搅拌轴18、搅拌叶片19、折流板20、进料口21、均料盘22、均料腔23、下料孔24、混料孔25。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森(中国)絮凝剂有限公司,未经爱森(中国)絮凝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267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