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储氢气瓶气密性试验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28467.5 | 申请日: | 2020-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07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张耕;谭粤;李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3/32 | 分类号: | G01M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控智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919 | 代理人: | 马肃 |
地址: | 528251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氢气 气密性 试验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储氢气瓶气密性试验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和固定环,所述壳体的内部底端开设有测压腔,且测压腔的开口处外侧开设有压槽,所述压槽内设有测压纸,所述固定环的内侧中间处固定有螺纹柱,且螺纹柱螺纹安装在压槽内,所述壳体的上端面设有压力测量仪,且压力测量仪的下端连接测压腔内,所述壳体背离开口处的一侧贯穿安装有连接管,且连接管的内端连接测压腔内,所述连接管的外端转动安装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外端开口处固定有密封圈,所述螺纹柱的内端环形阵列分布有压块,且压块贴合测压纸。本实用新型具备可调节气压,精准检测其气密性和可测量在准确气压数值下,装置的受压程度,确保使用安全性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密性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储氢气瓶气密性试验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氢气,化学式为H2,分子量为2.01588,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极易燃烧。无色透明、无臭无味且难溶于水的气体。氢气是世界上已知的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的密度只有空气的1/14,即在1标准大气压和0℃,氢气的密度为0.089g/L。所以氢气可作为飞艇、氢气球的填充气体。氢气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还原性较强,常作为还原剂参与化学反应。汽车的常用燃料为石油,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需求量较大,为降低石油需求,现有的公交车等公共车辆一般配备有专门的氢气瓶进行氢气燃烧后动力补给。
氢气具有可燃性,其安全系数较低,为确保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车载的存储氢气瓶需要确保其气密性。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氢气存储瓶进行质量检测。现有的气密性检测方式,无法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增加承受气压,根据内部气压不同观测其气密性是否合格,使用较为不便;且现有的检测装置无法测量氢气瓶承受气压的程度,无法准确得知实际的安全性数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储氢气瓶气密性试验检测装置,具备可调节气压,精准检测其气密性和可测量在准确气压数值下,装置的受压程度,确保使用安全性的优点,解决现有装置检测不便和无法确保其使用安全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储氢气瓶气密性试验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和固定环,所述壳体的内部底端开设有测压腔,且测压腔的开口处外侧开设有压槽,所述压槽内设有测压纸,所述固定环的内侧中间处固定有螺纹柱,且螺纹柱螺纹安装在压槽内,所述壳体的上端面设有压力测量仪,且压力测量仪的下端连接测压腔内,所述壳体背离开口处的一侧贯穿安装有连接管,且连接管的内端连接测压腔内,所述连接管的外端转动安装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外端开口处固定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螺纹柱的内端环形阵列分布有压块,且压块贴合测压纸,所述压块和压槽的内壁对测压纸进行夹持固定。
优选的,所述固定环的外侧中间处开设有通槽,且通槽贯穿螺纹柱,所述压块位于通槽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连接套的内侧固定有密封轴承,且密封轴承转动安装在连接管的外端。
优选的,所述壳体呈圆柱形设计,所述测压腔的直径小于压槽的直径,且通槽的直径大于压槽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使用时,操作者将多张测压纸叠加后放入压槽内,转动将固定环内侧的螺纹柱安装在压槽内,通过压槽的内壁和螺纹柱内侧的压块对测压纸进行夹持固定,将连接管外端的连接套螺纹与氢气瓶的排气管相连接,通过密封圈使连接处密封,密封轴承使连接套在连接管的外侧可转动,同时确保密封性能,通过空压机对氢气瓶的进气管处进行空气填充,空气通过连接管和连接套进入壳体内实现气压的同步,通过测压腔连接的压力测量仪进行内部压力的显示,通过空压机注入适量的空气,再通过压力测量仪上压力变化显示,当压力发生变化时,设备向外缓慢发生漏气现象,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通过改变测压纸的叠加数量,进行氢气瓶整体可承受气压的测量,当持续注入空气,测压纸发生损坏,同时压力测量仪无内部气压数值的减低时,可得知氢气瓶的承受压力极限,确保装置使用安全性,同时可通过压力测量仪进行内部气压变化的准确观察,便于统计检测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未经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284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半实物仿真技术的综合实验平台
- 下一篇:一种自动化零件加工用检测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