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河道码头用船舶废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30667.4 | 申请日: | 2020-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46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旭;魏伟;杨柯;刘耕;朱聪;张冬;金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同佳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06 | 代理人: | 王统国 |
地址: | 618000 四川省德阳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码头 船舶 废水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码头用船舶废水处理系统,其主要由相互独立的气浮单元、絮凝沉淀单元和精细过滤单元通过管道依次串联而成,气浮单元与絮凝沉淀单元之间的连接管道、以及絮凝沉淀单元与精细过滤单元之间的连接管道均以可拆卸结构设置。本实用新型将组成废水处理系统的气浮单元、絮凝沉淀单元和精细过滤单元以相互独立结构分体成型,并将它们通过可拆卸的管道依次串联组合在一起,从而使它们所组成的整体的废水处理功能不受影响,同时,此种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组合成型结构形成了能够灵活拆卸组装的模块化组合,使用灵活、方便,从而能够有效适应于平台面积较小的河道码头工况环境、对船舶废水进行可靠地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系统,具体是一种河道码头用的船舶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见废水处理系统主要由一体化的气浮单元、絮凝沉淀单元和精细过滤单元组成整体结构,其结构体积庞大,各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不能作灵活的分散调整,要求建设用地足够大。
此类废水处理系统应用于河道码头时,灵活性较差,使用不方便。这是因为,河道码头因其吞吐量较小而建设面积较小;加上河道内的水流存在枯水期和丰水期,河道码头通常以阶梯结构建设成型(这尤其以长江上游的码头最为常见),如此同一平台的建设面积就更小了。在此种环境工况下,上述结构体积庞大的废水处理系统占用本来就很局促的平台面积,容易影响河道码头的其它功能使用,而且一旦河道内处于丰水期或发生洪灾需要设备转移时,转移难度较大。
因而,现有整体结构的废水处理系统,在平台建设面积较小的河道码头应用时,存在排布灵活性和搬移灵活性较差、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河道码头的特殊性和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有效确保废水处理功能不受影响、又能够形成模块化组合、使用灵活方便的河道码头用船舶废水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河道码头用船舶废水处理系统,所述废水处理系统主要由相互独立的气浮单元、絮凝沉淀单元和精细过滤单元通过管道依次串联而成,所述气浮单元与所述絮凝沉淀单元之间的连接管道、以及所述絮凝沉淀单元与所述精细过滤单元之间的连接管道均以可拆卸结构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有加药单元,所述加药单元通过以可拆卸结构连接的各对应管道分别与所述气浮单元、所述絮凝沉淀单元和所述精细过滤单元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气浮单元的进液口通过以可拆卸结构连接的管道与河道码头上的中转水箱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絮凝沉淀单元的箱体内布置有处在进液口和排液口之间的多级倾斜结构折流板,所述进液口处在所述箱体的底部处,所述排液口处在所述进液口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絮凝沉淀单元的进液口上连接有横置在所述箱体底部的布液管,所述布液管上沿着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射流孔,这些射流孔的流向对应于所述箱体内的第一级折流板所形成的通道。所述絮凝沉淀单元的箱体内布置的折流板为三级;第一级折流板由平板段和斜板段构成,所述第一级折流板的平板段一端处在进液口上方处、斜板段一端远离进液口呈上翘倾斜,所述第一级折流板与箱体的箱底和箱壁之间构成絮凝沉淀通道;第二级折流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级折流板的平板段端部、处在进液口上方处,第二级折流板的另一端远离进液口呈上翘倾斜,所述第二级折流板与箱体的箱壁和第一级折流板之间构成一级絮凝沉淀池;第三级折流板的一端处在进液口上方、另一端呈上翘倾斜,所述第三级折流板与箱体的箱壁和第二级折流板之间构成二级絮凝沉淀池,所述第三级折流板所围空间与排液口相通。再进一步的,所述絮凝沉淀单元的箱体内竖向布置有处在进液口斜上方的隔板,所述第一级折流板、第二级折流板和第三级折流板均对接在所述隔板一侧,所述隔板另一侧与箱体的对应箱壁之间构成处在进液口上方的防堵溢流通道,所述隔板在箱体内的竖起高度高于各级折流板的上翘端高度。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精细过滤单元为MBR膜结构的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同佳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同佳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306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线路板灌封胶生产用原料初混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方便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