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尾门铰链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42548.0 | 申请日: | 202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98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树森;刘平轩;余光飞;余忠核;余欣诺;余辉;居文斌;黎伟红;陈再付;应纪利;薛耿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龙纪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D3/02 | 分类号: | E05D3/02;E05D5/02;E05D11/00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张玲玲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铰链 总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汽车配件领域的尾门铰链总成,包括铰链上页、活动轴和铰链下页,铰链上页两侧的底部与铰链下页均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铰链下页的底部设置有加强板,加强板底部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凸台,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铰链上页、活动轴、铰链下页、加强板、凸台、第一漏水孔和第二漏水孔的设置,共同构建了一个尾门铰链总成,其中通过第一漏水孔和第二漏水孔的设置,能够在下雨天或对车辆进行清洗时,水滴通过该间隙进入安装螺栓的螺纹部位后,可以自动流出,避免沿着螺纹滴入驾驶室内,以上结构的配合,解决了下雨天或对车辆进行清洗时,水滴通过该间隙进入安装螺栓的螺纹部位,最终沿着螺纹滴入驾驶室内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是尾门铰链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汽车产销量逐年增加,汽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减轻汽车重量是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排放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汽车车身作为汽车三大总成之一,占汽车总重量的40%左右,汽车车身轻量化对于整车轻量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汽车尾门,即汽车后备箱的舱门,一般通过汽车尾门铰链将其连接到汽车车后门框钣金上。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变得越来越普及,成为人们主要的代步工具,而汽车尾门铰链就是其中重要部件之一,汽车尾门铰链一般布置在轻型客车尾门位置,起连接汽车尾门及车身并控制开合角度的作用,由此可见,尾门铰链是汽车中不可缺少的零部件之一,同时由于安装螺栓与铰链固定页均为金属件,在铆接时两者结合面难免存在间隙,当下雨天或对车辆进行清洗时,水滴通过该间隙进入安装螺栓的螺纹部位,最终沿着螺纹滴入驾驶室内,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尾门铰链总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尾门铰链总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尾门铰链总成,包括铰链上页、活动轴和铰链下页,所述铰链上页两侧的底部与铰链下页均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所述铰链下页的底部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底部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凸台,所述铰链下页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漏水孔,所述铰链下页内腔底部的轴心处开设有第二漏水孔,所述第二漏水孔贯穿加强板并延伸至加强板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铰链下页内腔顶部的两侧与加强板对应的位置均一体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腔设置有螺栓。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铰链上页的两侧均一体开设有第二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强板内腔两侧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三漏水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漏水孔的直径大于第二漏水孔的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漏水孔的直径大于第三漏水孔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铰链上页、活动轴、铰链下页、加强板、凸台、第一漏水孔和第二漏水孔的设置,共同构建了一个尾门铰链总成,其中通过第一漏水孔和第二漏水孔的设置,能够在下雨天或对车辆进行清洗时,水滴通过该间隙进入安装螺栓的螺纹部位后,可以自动流出,避免沿着螺纹滴入驾驶室内,以上结构的配合,解决了下雨天或对车辆进行清洗时,水滴通过该间隙进入安装螺栓的螺纹部位,最终沿着螺纹滴入驾驶室内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通孔和螺栓,能够方便使用者对铰链下页进行固定;
通过设置第二通孔,能够方便者对铰链上页进行固定;
通过设置第三漏水孔,能够方便雨水顺利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加强板的结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龙纪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龙纪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425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