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肿瘤活检取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43181.4 | 申请日: | 202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65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0/02 | 分类号: | A61B1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李洪波 |
地址: | 4083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肿瘤 活检 取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肿瘤活检取样装置,包括第一圆筒,所述第一圆筒一侧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底端贯穿第一固定块并固定连接在第一压板顶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圆筒一侧的下端,所述第一圆筒另一侧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额底部贯穿第二固定块并固定连接在第二压板顶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圆筒另一侧的下端,所述第二圆筒的内部设置有拉杆且拉杆贯穿第二圆筒的顶部并固定连接在连接板底部的中间位置。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螺杆和固定块以及压板使取样装置插入处进行简单固定,避免取样时产生晃动,减小对患者的伤害,使用效果好,值得大力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肿瘤活检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活检是“活体组织检查”简称,亦称外科病理学检查,是指应诊断、治疗的需要,从患者体内切取、钳取或穿刺等取出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的技术,它是诊断病理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对绝大多数送检病例都能做出明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被作为临床的最后诊断,其目的可以协助临床对病变作出诊断或为疾病诊断提供线索,了解病变性质、发展趋势,判断疾病的预后,验证及观察药物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现如今在活检取样时,通常的操作方式是医护人员直接握住取样装置并插入患者体内病变组织处进行取样,由于取样装置的悬空握拿,因此取样装置在取样时容易产生晃动,加大对患者的伤害,使用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医用肿瘤活检取样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肿瘤活检取样装置,包括第一圆筒,所述第一圆筒一侧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底端贯穿第一固定块并固定连接在第一压板顶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圆筒一侧的下端,所述第一圆筒另一侧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额底部贯穿第二固定块并固定连接在第二压板顶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圆筒另一侧的下端,所述第一圆筒内部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圆筒,所述第二圆筒的内部设置有拉杆且拉杆贯穿第二圆筒的顶部并固定连接在连接板底部的中间位置,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均贯穿第一圆筒的内侧并滑动连接在滑槽上,所述滑槽均设置在第一圆筒一侧的上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圆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螺杆的表面和第一固定块贯穿处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外螺纹和内螺纹,所述第一螺杆的表面和第一固定块贯穿处的内侧为螺纹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螺杆的表面和第二固定块贯穿处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外螺纹和内螺纹,所述第二螺杆的表面和第二固定块贯穿处的内侧为螺纹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螺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把手,所述第二螺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把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拉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圆筒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取样管且取样管贯穿第一圆筒的底部并延伸。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未经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431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装拆纱网的纱门
- 下一篇:一种污水处理用漂浮垃圾分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