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向管柱扭矩传输结构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47190.0 | 申请日: | 202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76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宋子华;曹玲玲;刘小飞;洪永放;汤昌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6 | 分类号: | B62D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 管柱 扭矩 传输 结构 汽车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转向管柱扭矩传输结构及汽车,该转向管柱扭矩传输结构包括转向管柱,转向装置和紧固件;所述转向管柱的一侧设有第一端、第二端和夹紧口,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设置于所述夹紧口的两侧,所述第一端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端上设有第二开口;所述转向装置设置于所述转向管柱的内部;所述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端上设置第一开口,在第二端上设置第二开口,减弱了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刚性,减小了用紧固件紧固第一端和第二端时的扭矩消耗;增强了抱紧力,降低了磨损后抱紧力的衰减率,本实用新型还实现了轻量化,且对现有技术中的结构改动量小、变更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向管柱扭矩传输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转向管柱是车辆转向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接收驾驶员作用在方向盘上的扭矩,并将所述扭矩传递到转向装置,从而将方向盘的转动转化为齿条的移动,控制车轮按照预期方向运动,能够将扭矩准确地传递到转向装置与整车操控性以及安全性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现有技术中,转向管柱中间轴与转向装置通过扁口传递力矩,再用横穿螺栓对转向管柱中间轴的夹持部分加以紧固,这种结构下,转向管柱中间轴夹持部分的刚度大,紧固螺栓时损耗的扭矩较大;工作过程中,在材料同样的蠕变量下,易造成横穿螺栓轴向力的损失,导致松动失效。转向管柱与转向装置一旦松脱,车辆行驶方向将失去控制,安全隐患极其严重,可能导致汽车异响、故障,甚至造成车毁人亡的严重后果;客户体验差,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以及名誉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既能大致保留原有结构,保留扭矩传输部的强度,又能弱化夹持部位刚度、防脱性好的转向管柱扭矩传输结构及应有了该结构的汽车。
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转向管柱扭矩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管柱,转向装置和紧固件;
所述转向管柱的一侧设有第一端、第二端和夹紧口,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设置于所述夹紧口的两侧,所述第一端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端上设有第二开口;
所述转向装置与所述转向管柱连接;
所述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对称设置于所述夹紧口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贯穿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口贯穿所述第二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对称设置于所述夹紧口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尺寸均2.5mm~3.5mm,深度尺寸均为21.5mm~22.3mm。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管柱上设有扭矩传输部,所述转向装置上设有扭矩接收部,所述扭矩传输部与所述扭矩接收部贴靠。
进一步地,所述扭矩传输部为内扁口,所述扭矩接收部为外扁口,所述转向管柱和所述转向装置扁口联接。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为螺栓。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具有上述任一所述的转向管柱扭矩传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471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钢结构件的倒棱机
- 下一篇:一种手持式吸尘器的电池包取出开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