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口腔内置光纤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56291.4 | 申请日: | 202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985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N5/06 | 分类号: | A61N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曾晨 |
地址: | 10019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口腔 内置 光纤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腔内置光纤固定装置,包括口腔内颊支撑部、压舌部、张口器及光纤固定装置;口腔内颊支撑部包括支撑部本体及设置于支撑部本体上的颊黏膜后侧支撑部;口腔内颊支撑部与压舌部之间由过齿部连接,压舌部与张口器连接,光纤固定装置设置于张口器上。本技术方案的口腔内置光纤固定装置,放置于患者口腔后,通过口腔内颊支撑部及张口器将患者的上下后牙打开,同时可撑开口腔内侧黏膜暴露移行沟,光纤也可精细调整,解放操作者的双手,节约人力,并且避免对操作者的光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用于口腔内置光纤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光动力疗法(Photo 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针对增生性病变组织的选择性治疗新技术,其作用机制是用特定波长照射病损部位,通过与光敏药物相配合,对病变组织附近的生物大分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细胞毒性进而杀伤目标细胞。PDT在临床上常用于尖锐湿疣、痤疮等皮肤或生殖黏膜疾病,光照时间3-30分钟不等,对于小疣体或腔道内疣体(尿道、宫颈管、肛管、阴道等部位),多采用柱状光纤配合外置光纤支架治疗,而对于口腔内侧黏膜疾病,因口腔内结构复杂,沟壑较多,外置光纤支架不能精确照射病损。
目前对于口腔黏膜疾病的光动力治疗,多需要操作者手持光纤进行光照治疗,而长时间手持光纤可导致光斑移位,且操作者的护目镜并非完全避光,长时期暴露于光波下对操作者视力会有一定影响,因此目前的操作方法较为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口腔内置光纤固定装置,以解决现口腔黏膜疾病的光动力治疗需要操作者手持光纤进行光照治疗,导致光斑移位及对操作者的视力产生损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口腔内置光纤固定装置,包括口腔内颊支撑部、压舌部、张口器及光纤固定装置;
所述口腔内颊支撑部包括支撑部本体及设置于所述支撑部本体上的颊黏膜后侧支撑部;
所述口腔内颊支撑部与压舌部之间由过齿部连接,所述压舌部与所述张口器连接,所述光纤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张口器上。
优选的,所述支撑部本体由上支撑杆、竖向连接杆及下支撑杆组成的一体结构,在所述上支撑杆与竖向连接杆的连接处通过弯折形成口角上牵开部,下支撑杆与竖向连接杆的连接处通过弯折形成口角下牵开部。
优选的,所述上支撑杆与所述下支撑杆平行。
优选的,所述颊黏膜后侧支撑部为两个,分别为上颊黏膜后侧支撑部和下颊黏膜后侧支撑部,所述上颊黏膜后侧支撑部和所述下颊黏膜后侧支撑部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横向连接杆及设置于所述横向连接杆端部的支撑托。
优选的,所述颊黏膜后侧支撑部与所述支撑部本体之间为可抽拉结构。
优选的,所述过齿部与所述支撑部本体为一体结构,所述过齿部为夹角为锐角的V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光纤固定装置包括可伸缩连接杆及光纤固定部,所述可伸缩连接杆的一端与开口器连接,另一端与光纤固定部连接,且所述光纤固定部设置于患者口腔外部。
优选的,所述支撑部本体及所述过齿部为空心金属管或实心金属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方案的口腔内置光纤固定装置,放置于患者口腔后,通过口腔内颊支撑部及张口器将患者的上下后牙打开,同时可撑开口腔内侧黏膜暴露移行沟,光纤也可精细调整,解放术者双手,节约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口腔内置光纤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未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562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ARA制备用高效灭菌超净台
- 下一篇:一种儿科护理用留置针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