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扬声器振膜及静电扬声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59841.8 | 申请日: | 202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283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刘科海;杨方友;张超;杨秀华;何梦林;王恩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H04R7/02 | 分类号: | H04R7/02;H04R7/16;H04R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周宇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扬声器 静电 扬声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扬声器振膜及静电扬声设备,属于扬声器技术领域。扬声器振膜包括石墨烯膜以及导电支架。石墨烯膜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导电支架具有沿石墨烯膜的边缘设置的导电支撑部;导电支撑部连接于第一表面,并与石墨烯膜电性接触。静电扬声设备的极板之间设置有该扬声器振膜。扬声器振膜的制备简单,且能有效改善振膜的厚度大、质量重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扬声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扬声器振膜及静电扬声设备。
背景技术
静电式扬声器的振膜需要具有导电性能,使得振膜通过与其两侧的极板间形成的电压差发生位移,从而发生。
目前的静电扬声器振膜,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采用高分子材料做成薄膜,然后再在高分子薄膜上喷涂上一层金属材料,通过附着在高分材料表面的金属层作为振膜实现导电。第二种形式,直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金属膜作为振膜。上述两种形式,其振膜的通常在2μm以上,使得振膜的厚度大、质量重,对扬声器的瞬态响应影响较大,从而影响扬声器对声音的还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扬声器振膜及静电扬声设备,扬声器振膜制备简单,且能有效改善振膜的厚度大、质量重的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扬声器振膜,包括:石墨烯膜以及导电支架。石墨烯膜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导电支架具有沿石墨烯膜的边缘设置的导电支撑部;导电支撑部连接于第一表面,并与石墨烯膜电性接触。
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石墨烯作为导电层,石墨烯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同时,由于石墨烯膜具有超轻、超薄的特性,使得导电层的厚度能够达到纳米级,能有效改善振膜的厚度大、质量重的问题,使得扬声器具有更好的瞬态响应,从而能更好的还原声音。
研究发现,石墨烯膜由于自保持能力较差。现有技术中,在使用石墨烯膜作为导电结构的器件中,通常需要将石墨烯膜附着在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塑料介质层上;通过外接导线实现与外部电连接,并在石墨烯膜两侧分别夹持垫片以对石墨烯膜和外接导向进行夹持固定。该方式下,石墨烯膜外接导线的工艺复杂;且导线与石墨烯的连接通常不稳定,导致容易断路。
在本申请中,通过导电支撑部对石墨烯膜进行支撑。其中,导电支撑部沿石墨烯膜的边缘设置的方式,能够对石墨烯膜提供较好的支撑作用,且能够尽量减小导电支架的重量,使其能够较好地满足振膜轻质的要求。由于导电支撑部与石墨烯膜电性接触,使得振膜可以直接在导电支撑部外接导线,能够简化工艺。石墨烯膜通过第一表面与导电支撑部进行连接,使得石墨烯膜与导电支撑部形成稳定的接触,保证了振膜的导电稳定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导电支撑部与第一表面之间的连接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
上述技术方案中,导电支撑部与第一表面利用范德华力进行连接,使得二者之间可以无需设置连接物质,使得振膜的制备工艺更简单,并使得导电支撑部能够与石墨烯膜较好地贴合。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导电支架还包括导电延伸部,导电延伸部与导电支撑部一体连接,导电延伸部呈条状并朝向导电支撑部的外侧延伸;和/或,导电支撑部为沿石墨烯膜的边缘设置的环状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将导电支撑部设置为沿石墨烯膜的边缘设置的环状结构,用于导电支撑部对石墨烯膜的整个边缘进行连接和支撑,使得导电支撑部对石墨烯膜支撑稳定,且使得石墨烯膜与石墨烯膜之间具有稳定的导电性。条状的导电延伸部作为导电支架的外接导线,该导电延伸部与导电支撑部一体连接的方式,结构设置简单,同时使得导电延伸部与导电支撑部具有稳定的连接,保证导电延伸部与导电支撑部整体具有较好的导电稳定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导电延伸部具有折弯段和延伸段,折弯段连接于导电支撑部和延伸段之间,并使得延伸段沿石墨烯膜的厚度方向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未经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598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