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膀胱穿刺造瘘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66671.6 | 申请日: | 202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04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张龙龙;王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龙龙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710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膀胱 穿刺 造瘘器 | ||
一种膀胱穿刺造瘘器,包括闭孔穿刺器,还包括套设在闭孔穿刺器上的圆管,圆管的外端与所述闭孔穿刺器的尾端的环形挡板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中的鞘套和外管的组合相比,结构紧凑,成本低廉,尤其是采用圆管,不存在类似现有技术的槽口存在的弧形钩挂边,不会对人体组织产生任何刮擦,有效避免了对人体组织的二次伤害,且圆管可跟随闭孔穿刺器同步深入体内,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不能有效插入至肥胖患者的膀胱内的问题,避免了术中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膀胱穿刺造瘘器。
背景技术
目前医疗使用的膀胱穿刺造瘘器,主要由图1所示的前端为锥形的闭孔穿刺器1、可套设在该闭孔穿刺器1外的鞘套2(鞘套2包括尾端的操作螺母3、通过第一圆管段4与该操作螺母3连接的第一槽状段5)及可套设在该鞘套2上的外管6(外管6包括前端的第二圆管段7和自该第二圆管段7后端向后延伸的第二槽状段8,且该第二槽状段8的前端开设一纵向截面为C型的槽口9)构成,实用时,闭孔穿刺器1自后端插入鞘套2内后并向前延伸外露至鞘套2前端外,外管6自鞘套2前端套设在鞘套2上,且旋转外管6,使第二槽状段8与第一槽状段5相对扣合在一起,并通过槽口9可见套设在鞘套2内的闭孔穿刺器1部分前端杆件,且外管6的尾端插入操作螺母3与圆管段4之间的间隙,完成对外管6的限位固定,至此完成膀胱穿刺造瘘器的术前准备,手术时,经闭孔穿刺器1向体内穿刺的同时,鞘套2和外管6随之一起进入,完成穿刺后,向外拔出闭孔穿刺器1,经槽口9向体内插入导尿管,同时拔出鞘套2,在完成导尿管的插入固定后,拔出外管6,此时,由于外管6上开设有C型槽口9,不可避免会对人体组织造成钩挂伤,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和痛苦,增加术后风险。另外,由于槽口9开设在外管6的前端端部,以及鞘套2和外观的固有长度,导致不易穿入体型过于肥胖的患者的造瘘部,容易发生体内漏尿及插管困难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克服现有膀胱穿刺造瘘器存在的外拔时存在容易刮伤组织、无法一次性直达病灶,容易产生漏尿、造成患者二次伤痛和手术风险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膀胱穿刺造瘘器,包括闭孔穿刺器,还包括套设在所述闭孔穿刺器上的圆管,圆管的外端与所述闭孔穿刺器的尾端的环形挡板螺纹连接。
前述圆管的尾端内腔设置有中心开孔的硅胶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与现有技术中的鞘套和外管的组合相比,结构紧凑,成本低廉,尤其是采用圆管,不存在类似现有技术的槽口存在的弧形钩挂边,不会对人体组织产生任何刮擦,有效避免了对人体组织的二次伤害,且圆管可跟随闭孔穿刺器同步深入体内,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不能有效插入至肥胖患者的膀胱内的问题,避免了术中风险。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膀胱穿刺造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改进后的膀胱穿刺造瘘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闭孔穿刺器;2、鞘套;3、操作螺母;4、第一圆管段;5、第一槽状段;6、外管;7、第二圆管段;8、第二槽状段;9、槽口;10、圆管;11、环形挡板;12、硅胶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龙龙,未经张龙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666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乳液生产用定量添加装置
- 下一篇:一种乳液生产用灌装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