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炭炉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66731.4 | 申请日: | 202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31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黄坤炀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坤炀 |
主分类号: | F24B1/19 | 分类号: | F24B1/19;F24B1/191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李东来 |
地址: | 515061 广东省汕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炭炉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炭炉,包括炉身,炉身顶部下凹形成燃烧室,炉身还设置环绕燃烧室的环形的空腔,空腔的内侧壁面设置多个第一通气孔与燃烧室连通,空腔的顶部设置多个第二通气孔穿过炉身顶部边缘与外界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锅具放置在炭炉上时,盖住燃烧室,空气依次从第二通气孔,空腔和第一通气孔进入燃烧室,不仅通风效果好,安全性也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物烹煮器具,特别是一种的炭炉。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售卖的传统炭炉多为红泥、陶土、铸铁等材料制作的,炉身的中部设置放置煤炭的燃烧室,通风口设在炉身的底部,该种结构通风口容易被煤炭燃烧后产生的炭灰堵住,通风效果不好,不利于燃烧。还有另外的一些炭炉的通风口设置在炉身的侧壁,为了增加通风,在炉身的顶部与燃烧室之间设置可放置锅体的凸台,使的锅体底部与炉身的燃烧室开口边缘处存在较大的缝隙,该种结构炉身内的火焰会从炉身或者燃烧室边缘的缝隙冒出,风吹时可能引起炉身内部的炭火飞溅,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通风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炭炉。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炭炉,包括炉身,炉身顶部下凹形成燃烧室,炉身还设置环绕燃烧室的环形的空腔,空腔的内侧壁面设置多个第一通气孔与燃烧室连通,空腔的顶部设置多个第二通气孔穿过炉身顶部边缘与外界连通。
所述的炭炉,空气可通过炉身顶部边缘的第二通气孔进入环形的空腔,而后空腔内的空气再通过第一通气孔进入放置煤炭的燃烧室内,在保证通风的同时,还避免了进风直吹燃烧的木炭等燃烧质,可避免火焰随风摆动。同时,其燃烧室的通气孔不直接连通外部空气,还可防止火焰的外溢,减少热能的损耗,提高热能利用率。另外,环形的空腔还将燃烧室与外界隔绝,防止燃烧室内的热能直接传递至外界,使其热能更好地保留在燃烧室内,达到聚能的效果。此外,燃烧室侧壁还可对由外界进入空腔内的气体进行预热,使得燃烧室内的木炭等燃烧制能更充分燃烧,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锅具放置在炭炉上时,盖住燃烧室,空气依次从第二通气孔、空腔和第一通气孔进入燃烧室,不仅通风效果好,安全性也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炭炉立体示意图。
图2为一种炭炉剖面示意图。
图3为一种炭炉俯视图。
图4为一种炭炉使用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炭炉,包括炉身1,炉身顶部下凹形成燃烧室2,炉身1还设置环绕燃烧室的环形的空腔3,空腔的内侧壁面设置多个第一通气孔4与燃烧室2连通,空腔3的顶部设置多个第二通气孔5穿过炉身顶部边缘与外界连通, 所述第二通气孔5环绕炉身的上表面边缘设置。所述的炭炉,空气可通过炉身顶部边缘的第二通气孔进入环形的空腔,而后空腔内的空气再通过第一通气孔进入放置煤炭的燃烧室内,在保证通风的同时,还避免了进风直吹燃烧的木炭等燃烧质,可避免火焰随风摆动。在炉身的上表面环绕设置的第二通气孔可增加不同方向的空气流入,增加空气流量,提高燃烧效率。同时,其燃烧室的通气孔不直接连通外部空气,还可防止火焰直接从通气孔外溢到炉身的外部,减少热能的损耗,提高热能利用率。另外,环形的空腔还将燃烧室与外界隔绝,防止燃烧室内的热能直接传递至外界,使其热能更好地保留在燃烧室内,达到聚能的效果。此外,燃烧室侧壁还可对由外界进入空腔内的气体进行预热,使得燃烧室内的木炭等燃烧制能更充分燃烧,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
所述的炭炉,炉身1底部设置有放置炉灰的储藏空腔6,燃烧室的底部设置通孔7与储藏空腔6连通,所述炉身侧壁还设置有进风口8与储藏空腔6连通。燃烧室的积灰可通过通孔掉落至储藏空腔内,通过进风口倒出积灰,空气也可通过该进风口进入,提高了通风效果。
所述的炭炉,所述炉身的外侧壁还设置有把手9。可以通过握持把手移动或者取用炭炉,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所述的炭炉,燃烧室顶部开口与炉身顶部边缘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锅底的平台。锅底放置于炭炉上时,锅底的边缘可与平台贴合,将燃烧室顶部闭合,防止燃烧室内的火焰从锅底边缘与炉身的贴合处冒出,进一步减少热能的损耗,提高热能利用率。燃烧室顶部开口处可设置倒角。如图4所示,可更好稳定的将锅底放置于炉身,进一步防止燃烧室内的火焰从锅底边缘与炉身的贴合处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坤炀,未经黄坤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667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型电缆分支箱
- 下一篇:一种无机废水中重金属祛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