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盘面与沿面差时制动的制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68849.0 | 申请日: | 202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984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江凯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095 | 分类号: | F16D65/095;F16D65/18;F16D65/38;F16D121/04;F16D121/26;F16D125/16;F16D125/10 |
代理公司: | 泉州协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1 | 代理人: | 王伟强 |
地址: | 362200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盘面 沿面差时 制动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盘面与沿面差时制动的制动系统,能够在制动后期降低或避免不利冲击,并有效保证盘面制动片回位和预期的制动响应效果。具体包括电子控制装置、制动器及制动油路和回油管路,制动器包括制动钳、沿面缸和盘面缸,盘面缸内有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工作腔和缓冲腔,第二活塞与第一活塞之间设有牵拉缓冲组件;第二活塞固装有控制杆,控制杆上设有与由往复电机驱使在设定的活动区间往复位移的调整块相配合的控制块,调整块上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盘面支路上设有压力传感器;缓冲腔的侧壁连通有沿面旁路并设有与电子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电控单向阀;第二活塞上开设有连通工作腔与缓冲腔的导流通道并设有与电子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电控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动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盘面与沿面差时制动的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规的制动系统包括:制动踏板、制动主缸、泵、制动器、制动管路、回油管路、两个阀以及用于控制阀的电子控制装置。其中,制动主缸与制动踏板联动以获得具有可靠的力反馈的制动行程,制动器装设在轮毂上以通过其上的液压缸驱动摩擦块以施压于轮毂上的制动盘而实施制动,而供给液压缸的液压油的压力越高,摩擦块对制动盘的制动力越大。
制动器上的液压缸的液压油的压力由泵借由上述的制动管路提供,泵根据制动踏板行程的增加而使得经过制动管路进入制动器上的液压缸内的液压油的压力增大,进而增大对轮毂的制动盘的制动力。回油管路用于在制动踏板回弹时(制动踏板回弹用于解除对轮毂的制动),使制动器的液压缸内的液压油泄压(例如,回流至液压油箱中)。两个阀中的其中一个阀安装在制动管路上,另一个阀安装在回油管路上,电子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两个阀的开闭,其控制时机为:当驾驶员踩踏制动踏板而需要实施制动时,电子控制装置控制安装在制动管路上的阀打开,而使安装在回油管路上的阀关闭,以使制动器上的液压缸内的液压油的压力增大,进而实施制动;当驾驶员松开制动踏板而制动踏板回弹而欲解除制动时,电子控制装置控制安装在回油管路上的阀关闭,进而对液压缸内的液压油进行泄压。
中国公开专利文献(CN106151319A)公开了一种新型制动系统,包括制动卡钳、制动盘和制动模组,所述制动卡钳具有圆弧状的空腔结构,所述制动模组包括第一制动组件和第二制动组件,所述第一制动组件和第二制动组件位于所述制动卡钳的空腔结构内,所述第一制动组件用于对所述制动盘的盘面进行制动,所述第二制动组件用于对所述制动盘的沿面进行制动。通过对制动盘的盘面和制动盘的沿面的制动可以为同时制动和差时制动,同时制动能够在紧急情况下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但是,泵在使制动管路内的压力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因自身运行特性不可避免的使液压油产生压力脉冲,这种压力脉冲在压力增大的后期所表现的波动尤为明显,此时制动器的液压缸借由制动片与制动盘硬接触,制动片会响应于上述压力脉冲而对制动器产生较大冲击,从而对制动不利。
而且,考虑到对于车辆等结构的制动操作需要保证稳定性的同时,灵敏度也很重要,因此,需要设置便于制动片回位的复位件,而现有的盘面制动片一般是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复位能力控制摩擦片回位,这种复位结构可能会存在无法正常回位的情况,导致制动片在解除制动后仍与制动盘摩擦接触,不仅增加不必要能耗,也造成制动片磨损严重,寿命低。
另外,制动片磨损后,造成制动片与制动盘之间的安全间隙加大,从而导致制动初期需要有更长的制动行程方能使得制动片与制动盘产生制动力,制动响应变差,且最大制动压力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有必要研究开发出能够解决上述技术缺陷的制动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盘面与沿面差时制动的制动系统,它能够在制动后期降低或避免不利冲击,并有效保证盘面制动片回位和预期的制动响应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江凯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晋江凯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688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