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口径内对焦式光学系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69217.6 | 申请日: | 202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105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詹晓晴;郑艺丹;吉永俊一郎;铃木靖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5/173 | 分类号: | G02B15/173;G02B15/1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罗恒兰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径 对焦 学系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口径内对焦式光学系,其包括从物体侧向成像面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至少有第二透镜组沿着光轴从物体侧向成像面移动,进行调焦;所述第二透镜组由一负透镜构成;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至少两枚透镜,并且满足以下条件式:(1)3.20T1/D1217.0;其中,D12是第一透镜组中由物体侧向成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枚透镜与第二枚透镜的中心空气间隔,T1是第一透镜组的总长度。本实用新型具有35mm相机换算下中长的焦距、且大口径、小型、轻量并具有优异的成像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大口径内对焦式光学系,适用于数字静态摄像机及数字摄像机等使用了固态摄影元件的摄像装置中。
背景技术
由于固态摄像元件在数字静态摄像机、数字摄影机等摄像装置上得到了普及,使得摄像光学系统的高性能化、小型化等得到了急速推进,并提出了许多中等以上的焦距的内对焦式光学系。
例如,公布号为CN102789042A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内对焦式镜头,其从物体侧顺次配置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并且通过使第二透镜群移动而进行调焦,并具体对各透镜群进行了设置,使其满足其中,f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群的焦距,f表示光学系统全系的焦距,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群的焦距,Fno表示光学系统全系的F数。
上述专利文献中在使用时仍存在以下问题:
1、最短拍摄距离比较长,不适宜近距离拍摄;
2、较难实现在35mm相机换算下中长的焦距的大口径光学系统。若按照专利文献1中的发明构思,要实现在35mm相机换算下中长的焦距的大口径光学系统,则会导致前透镜直径大、不易实现光学系统的小型化。
针对上述问题,本设计人进行了深入构思且积极研发,遂产生本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口径内对焦式光学系,其具有在35mm相机换算下中长的焦距、且小型、轻量、大口径并具有优异的成像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口径内对焦式光学系,其包括从物体侧向成像面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
至少有第二透镜组沿着光轴从物体侧向成像面移动,进行调焦;
所述第二透镜组由一负透镜构成;
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至少两枚透镜,并且满足以下条件式:
(1)3.20T1/D1217.0
其中,D12是第一透镜组中由物体侧向成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枚透镜与第二枚透镜的中心空气间隔,T1是第一透镜组的总长度。
所述光学系还满足以下条件:
(2)0.4f3/f2.0
其中,f3是第三透镜组内的正屈光度最弱的透镜的焦点距离,f是光学系的焦点距离。
所述光学系满足以下条件:
(3)fL/f-0.3
其中,fL是光学系中最靠近成像面的镜片的焦点距离,f是光学系的焦点距离。
所述第二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
(4)-1.0f2/f-0.2
其中,f2是第二透镜组的焦点距离,f是光学系的焦点距离。
所述第一透镜组内至少一枚透镜满足以下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692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罐体旋转驱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产养殖用水质监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