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流量循环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78012.4 | 申请日: | 202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030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黄廷林;胡瑞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唯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B01D21/28;B01D21/24;B01D21/00;B01J2/28;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王孝明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量 循环 流化床 高速 分离 设备 | ||
1.一种大流量循环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设备,包括循环造粒流化床主体装置,所述的循环造粒流化床主体装置包括基架(1),基架(1)上固定安装有罐体(2),所述的罐体(2)从底部到顶部依次为污泥浓缩区(3)、循环造粒区(4)、分离区(5)和集水区(6);
所述的循环造粒区(4)内安装有中筒(7)和内筒(8),罐体(2)、中筒(7)和内筒(8)从外向内依次同轴设置,内筒(8)内为造粒流化区(9),内筒(8)和中筒(7)之间为回流区(10),中筒(7)和罐体(2)之间为污泥沉降区(11);
所述的中筒(7)和内筒(8)的顶端开放且中筒(7)的顶端一般高于内筒(8)的顶端,形成回流入水口(12);
所述的内筒(8)的底端开放,中筒(7)的底端靠近内筒(8)的底端的位置向内收缩,使得内筒(8)的底端和中筒(7)的收缩内壁(13)之间形成回流出水狭缝(14),用于形成局部负压,提供回流动力;
所述的中筒(7)的收缩内壁(13)的底端设置有顶端开放、底端封闭的混合区(15),回流出水狭缝(14)与混合区(15)的顶端连通;
所述的内筒(8)中安装有搅拌装置(18),搅拌装置(18)的搅拌轴(19)的顶端伸出内筒(8)的顶端,穿过所述的分离区(5)和集水区(6),伸出所述的罐体(2)顶端,搅拌轴(19)通过安装在罐体(2)顶端的搅拌驱动电机(20)带动旋转;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内筒(8)开放的顶端设置有内筒泥颗粒导流装置(28),能够使造粒流化区(9)中流出的泥颗粒流向回流区(10);
所述的中筒(7)的顶端设置外筒泥颗粒导流装置(29),使造粒流化区(9)中流出的泥颗粒流向污泥沉降区(11);
所述的罐体(2)的内顶壁上固结有第一搅拌轴套筒(30),搅拌轴(19)穿过第一搅拌轴套筒(30)且能够在第一搅拌轴套筒(30)内转动;
所述的内筒泥颗粒导流装置(28)包括固定在第一搅拌轴套筒(30)底部的侧壁上的多个沿着径向均匀布设的第一管体(2801)的一端,每个第一管体(2801)的另一端固定在内筒(8)上,每个第一管体(2801)的另一端开放,第一管体(2801)内设置有第一斜板(2802),第一管体(280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一穿孔(2803);
所述的外筒泥颗粒导流装置(29)包括固定在第一搅拌轴套筒(30)底部的侧壁上的多个沿着径向均匀布设的第二管体(2901)的一端,每个第二管体(2901)的另一端固定在中筒(7)上,每个第二管体(2901)的另一端开放,第二管体(2901)内设置有第二斜板(2902),第二管体(290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二穿孔(290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流量循环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管体(2801)和第二管体(2901)的内径从第一搅拌轴套筒(30)沿着径向向外逐渐增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流量循环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筒(8)内的造粒流化区(9)内的搅拌轴(19)上安装有搅拌叶片(23);所述的污泥浓缩区(3)内安装有设置在罐体(2)底部内侧的刮泥板(21);所述的搅拌轴(19)的底端转动式安装在污泥浓缩区(3)底部的罐体(2)上,搅拌轴(19)的底部与刮泥板(21)固定相连,单个搅拌驱动电机(20)通过搅拌轴(19)同时带动搅拌叶片(23)和刮泥板(21)一起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流量循环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2)和中筒(7)之间以及中筒(7)和内筒(8)之间均通过肋板(34)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流量循环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区(15)内设置有布水装置(24),布水装置(24)与进水管(16)相连通,进水管(16)穿过罐体(2)侧壁伸出至罐体(2)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唯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唯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7801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