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车身骨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78102.3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351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赵良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贸港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3/00 | 分类号: | B62D23/00;B62D27/02;B62D27/06 |
代理公司: | 苏州佳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2 | 代理人: | 唐毅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车身 骨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车身骨架,其包括底部框架和顶部框架,所述底部框架包括底部横梁和与垂直固定于所述底部横梁两端的侧纵梁,所述侧纵梁上设有第一立柱、设在所述第一立柱后方的第二立柱、设在所述第二立柱后方的第三立柱,所述顶部框架包括上侧梁和设在所述上侧梁之间的顶部横梁,所述上侧梁前端与所述第一立柱上端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所述上侧梁后端依次设有与所述第二立柱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梁和与所述第三立柱配合连接的第三连接梁,所述第二连接梁下端与所述第二立柱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将顶部框架与底部框架定位组装,实现二者精准定位,省去了总拼焊接生产线的投入,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难度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汽车车身骨架。
背景技术
传统汽车车身制造为几百个冲压件焊接成几十个子总成,然后通过总成焊接线连接,最后经总拼线焊接为车身骨架总成,零部件种类多、数量多,这就需要大面积使用土地资源、建设规划大型制造车间、投入产品线的生产设备加上能源消耗、物料中转、环境污染、人事招募、管理培训、安全隐患等方面付出了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的巨大代价。
于2018年2月23日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946977B公开了一种汽车车体结构,还汽车车体机构采用框架式结构,可用型材加工生产,简化了车辆骨架的构造,减少零部件数量,简化每一个骨架零件的构造,不需要高昂的冲压模具、焊接工装,便于改型拓展,强度、刚度高,便于设计和生产、生产投入低,但存在的缺点是底部框架与前端框架不能稳固连接,汽车行驶过程中,安全性降低。
为此,我们提出汽车车身骨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底部框架与前端框架不能稳固连接等问题,而提出的汽车车身骨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车身骨架,其包括底部框架和顶部框架,所述底部框架包括底部横梁和与垂直固定于所述底部横梁两端的侧纵梁,所述侧纵梁上设有第一立柱、设在所述第一立柱后方的第二立柱、设在所述第二立柱后方的第三立柱,所述顶部框架包括上侧梁和设在所述上侧梁之间的顶部横梁,所述上侧梁前端与所述第一立柱上端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所述上侧梁后端依次设有与所述第二立柱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梁和与所述第三立柱配合连接的第三连接梁,所述第二连接梁下端与所述第二立柱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与所述上侧梁前端固定的上连接部和与第一立柱上端固定的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下连接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上连接部具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收容通孔,所述第一收容通孔内具有一台阶,所述下连接部装于所述第一收容通孔内,且所述下连接部前端面与所述台阶抵持,所述下连接部的中心具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下连接部螺孔,所述螺栓穿过第一收容通孔,并深入所述下连接部螺孔,所述下连接部螺孔内部的内螺纹与所述螺栓咬合连接。
所述第一立柱的上端设有与所述底部横梁平行设置的安装横梁。
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第三立柱之间设有与所述侧纵梁平行的上纵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将顶部框架与底部框架定位组装,实现二者稳固连接,省去了总拼焊接生产线的投入,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难度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车身骨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第一连接件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第二连接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贸港机械配件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贸港机械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781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OCA光学胶原料配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AB胶加工原料混合分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