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冷板流道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79535.0 | 申请日: | 202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42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陈荣波;陈超鹏余;张超贺;龚绵圣;汪钟毓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纳百川热交换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8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赵宇 |
地址: | 24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冷 板流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冷板流道,包括下冷板和上冷板,所述下冷板向下拉伸拔模形成开口向上的流道;所述流道的下端两角拉伸拔模后形成拉伸拔模角,所述流道的拉伸拔模角角度为R2~R3;所述下冷板的上端与上冷板相互重叠,且重叠处焊合,所述流道上端边缘处设置有倒角,倒角后的流道与上冷板下表面之间形成R角,所述R角的角度为60°~75°。减少设计值与实际值的差异,从而使仿真结果更贴近于实际,让实际生产出的水冷板散热更均匀,流阻更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冷板流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冷板流道。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电池的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电池热管理系统主要以传热效率更高、温度控制更均匀的水冷方式为主。
现有的水冷方式主要分为口琴管式、冲压板式、挤压板式,其中冲压板式液冷板以其多变的流道设计及散热面积大而被各大主机厂及pack厂所使用。
在实际生产前,各厂家会用设计数据去做热仿真和流体仿真,仿真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其流道设计的宽度,深度,走向等问题,但实际生产得产品流道截面与设计流道截面又有着少许的差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冷板流道,减少设计值与实际值的差异,从而使仿真结果更贴近于实际,让实际生产出的水冷板散热更均匀,流阻更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冷板流道,包括下冷板和上冷板,所述下冷板向下拉伸拔模形成开口向上的流道,流道的一端宽度为6.23mm,另一端宽度为15.46mm;
所述流道的下端两角拉伸拔模后形成拉伸拔模角,所述流道的拉伸拔模角角度为R2~R3;
所述下冷板的上端与上冷板相互重叠,且重叠处焊合,所述流道上端边缘处设置有倒角,倒角后的流道与上冷板下表面之间形成R角,所述R角的角度为60°~75°。
优选的,所述流道的拉伸拔模角角度为R2。
优选的,所述流道的拉伸拔模角角度为R3。
优选的,所述R角的角度为60°。
优选的,所述R角的角度为75°。
优选的,所述拉伸拔模前的宽度为12mm。
优选的,所述拉伸拔模后流道底部宽度6.23mm。
优选的,所述倒角后流道顶部宽度为15.46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板流道,利用软件设计时绘制12mm的线段,基于此线段通过拉伸、拔模及倒圆角一系列步骤呈现出流道形状,其中,流道拉伸拔模的拔模角度大小直接关乎流道底部宽度的尺寸,将流道拉伸拔模角度设计为R2~R3,限定流道的底部宽度尺寸,避免流阻过大,且产品冲压成型时,利于产品的取出,减少拉伤;采用R角为60°~75°的倒圆角,减小融合率,避免产品开裂和上冷板变形;因此,该水冷板流道减少设计值与实际值的差异,从而使仿真结果更贴近于实际,让实际生产出的水冷板散热更均匀,流阻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对比例一中的整体结构图;
图3为对比例一中的流道结构图;
图4为对比例二中的整体结构图。
图中:1、下冷板;2、上冷板;3、流道;4、拉伸拔模角。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纳百川热交换器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纳百川热交换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795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遥感监测用无人机摄像头
- 下一篇:一种应用大数据分析的报警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