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泥浆沉降上清液排液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79605.2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192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朱桂华;陈景云;杜雅明;谭房杰;胡志坤;王华;阮利超;魏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B01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泥浆 沉降 上清液排液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沉降上清液排液系统。由罐体、升降装置、上清液回收装置、排液管、控制单元以及回收管接口组成。罐体包括廊桥和沉降罐,廊桥悬于沉降罐顶部,沉降罐侧面设有回收管接口,接口设置的高度低于实际最低沉降分界面;升降装置固定于廊桥中心位置,包括操纵装置、绞绳和绞绳绕盘;升降装置的绞绳下端吊挂上清液回收装置,上清液回收装置悬垂于罐体内部上方;排液管为软管,两条排液管两端分别与上清液回收装置的排液接管和罐体两侧的回收管接口相连。污泥沉降完成需排上清液时,升降装置将上清液回收装置下放至略高于沉降分界面,使上清液排出。本装置回收上清液时对沉降分界面的扰动小,上清液回收率高,运行能耗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与城市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污泥沉降上清液排液系统。
背景技术
在工业与城市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工艺中,常用到沉降脱水工艺。一般的处理方式是使污泥在罐体内沉降,使污泥和上清液出现分层,之后再排放上清液,使沉降泥浆和上清液分离开,最后再分别进行处理。
传统的排出上清液的方法有泵吸式和罐侧固定开口式,但是泵吸式难以确定泵的最优高度,离下层沉降泥浆-上清液的分界面太远则不能将上清液抽吸完全,离分界面太近则会因为泵吸速度过大而扰动分界面,造成回收的上清液中含有较多的泥浆,而且泵吸式能耗大;而罐侧开口式不能调节开口位置,不能适应沉降分界面高度的多变,开口位置过高则不能使上清液完全排出,过低则会导致下层污泥联同上清液一起排出。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的、能够适应任意沉降分界面高度的上清液排液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传统泵吸式和罐侧开口式设备采集泥浆沉降上清液时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的、能够适应任意沉降分界面高度的上清液排液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污泥沉降上清液排液系统包括罐体、升降装置、上清液回收装置、排液管、控制单元以及回收管接口。所述罐体包括廊桥和沉降罐,廊桥悬于沉降罐顶部,沉降罐侧面设有回收管接口,接口设置的高度低于实际最低沉降分界面;所述升降装置固定于廊桥中心位置,包括操纵装置、绞绳和绞绳绕盘;所述上清液回收装置通过绞绳连接悬垂于罐体内部;所述排液管为软管,排液管两端分别与上清液回收装置的排液接管和罐体侧面回收管接口相连。
所述上清液回收装置排液接管数量为2个,如需增大排放速度可增加至4个,其直径根据排液流量确定,排液管接口在上清液回收装置两侧对称分布。其内部有一重物,其重量大于上清液回收装置在下降时排出的液体的重量,以保证上清液回收装置在上清液中正常下沉。
所述排液管长度由沉降罐半径、高度尺寸确定,要使上清液回收装置到达最高点时仍有些许余量,排液管直径根据排液接管和回收管接口的外径确定。
所述沉降罐回收管接口数量和分布与上述上清液回收装置的排液接管数量、分布完全相同。
工作原理:当污泥进行沉降时,上清液回收装置位于罐体中心上部,与污泥不接触;污泥完成沉降后,控制单元控制升降操纵装置下放绞绳,上清液回收装置开始下沉。当上清液回收装置的入液口界面没入上清液时,上清液回收装置开始工作,上清液从入液口进入,排液口排出;当上清液回收装置入液口上界面略高于沉降泥浆和上清液的分界面时,控制单元控制升降操纵装置停止下放绞绳,以防止泥浆颗粒排出;待上清液排放完成后,控制单元控制升降操纵装置将上清液回收装置上移至初始时刻位置;待下一次沉降过程完成后再次工作。由于排液口排液的流量是固定的,为了防止泥浆颗粒被水流带入到上清液回收装置内,要保证水流流入入液口的速度要小,为此上清液回收装置的入液口的面积要尽量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796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