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变电站终端可信自治认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81226.7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44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程凯;申培培;刘咸通;李刚;王新颖;辛晓鹏;赵林丛;林静;陈连栋;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李兴林 |
地址: | 05002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变电站 终端 可信 自治 认证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变电站终端可信自治认证系统,该系统包括:智能终端、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可信交换机、可信计算机、可信计算芯片、认证服务器、特征数据库,所述一次设备及二次设备连接所述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连接所述可信交换机,所述可信交换机连接所述可信计算机,所述可信计算机连接所述特征数据库及认证服务器,所述认证服务器连接所述特征数据库,所述可信交换机、可信计算机、认证服务器均内置所述可信计算芯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变电站终端可信自治认证系统,使可信计算能够应用到终端信息认证中,保证智能变电站过程层和间隔层间信息交互安全,最大程度降低网络攻击对智能变电站的安全威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变电站终端安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变电站终端可信自治认证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智能变电站终端安防措施大都属于被动防御类型,如数字签名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这些技术对网络攻击的处理方式一般为:系统被攻击后对攻击特征进行分析,将此特征添加到防御特征库,下一次遭受同类攻击时就可以通过特征识别阻断攻击,达到防御效果。被动防御技术对网络攻击只能起到防护作用,防御永远在攻击之后,比较依赖防御特征库,此特征库一旦出现技术问题会严重影响攻击类型的识别效率,从而导致智能变电站设备失灵、信息泄露甚至瘫痪。因此,被动防御技术缺乏及时性和灵活性,安防效果不佳。
主动防御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对抗网络攻击的技术,它采用了完全不同于传统防御手段的防御思想和技术,克服了被动防御技术的不足。例如蜜罐技术,它通过构建一个与应用系统类似的操作环境,诱骗攻击者攻击,记录其入侵过程、深入分析攻击行为并提取入侵特征。相比于被动防御技术,蜜罐技术能够收集到新的攻击工具和攻击方法,实现了攻击行为的动态识别,大幅度提升系统的防护能力。蜜罐技术只能对针对蜜罐收集的攻击行为进行监视和分析,能识别的攻击类型有限,对一些有漏洞的系统防护较为困难,且部署蜜罐的过程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传统被动式防御对于抵抗终端内部攻击见效甚微,对于已经接入变电站内部的终端如果感染病毒或发起恶意攻击,已有的被动式防御方式已经不能有效抵抗。几乎所有的攻击事件都是由终端发起,如果在终端接入智能变电站时能够对其进行安全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终端进行限制接入或阻断,就从根源上控制了恶意攻击事件。由于用户终端数量庞大、类型多样的特性,可以考虑采取终端可信接入技术对终端进行认证和授权,但由于传统的终端信息认证方式只在终端接入时对其进行身份认证,并没有动态地实时监测终端行为,也就是说,在网络接入时,终端在运行过程中并不能保证一直是安全可信的,有可能被非法冒用、远程控制等,从而进行一系列非法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变电站终端可信自治认证系统,使可信计算能够应用到终端信息认证中,保证智能变电站过程层和间隔层间信息交互安全,最大程度降低网络攻击对智能变电站的安全威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智能变电站终端可信自治认证系统,该系统包括:智能终端、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可信交换机、可信计算机、可信计算芯片、认证服务器、特征数据库,所述一次设备及二次设备连接所述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连接所述可信交换机,所述可信交换机连接所述可信计算机,所述可信计算机连接所述特征数据库及认证服务器,所述认证服务器连接所述特征数据库,所述可信交换机、可信计算机、认证服务器均内置所述可信计算芯片。
可选的,所述可信计算芯片与所述智能终端之间通过SPI接口进行通信连接。
可选的,所述可信计算芯片为Z32H330芯片,所述可信计算芯片的引脚VCC、引脚VCC1、引脚VCC2、引脚VCC3均与电压输入接头VA相连,引脚VSS、引脚VSS1、引脚VSS2、引脚GND、引脚GND1、引脚GND2均接地,引脚TPMRST分别与开关SW1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相连,开关SW1的另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相连,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引脚MISO、引脚MOSI、引脚CLK、引脚CS分别连接SPI接口的接线端子J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812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儿童推车的餐盘折叠结构
- 下一篇:一种橡胶条热老化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