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极耳分隔装置及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83577.1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364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毛永志;吴宁宁;李新亮;张俊;王田;李博;王瑞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586 | 分类号: | H01M50/586;H01M50/593;H01M50/528;H01M50/531;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高爽 |
地址: | 1022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分隔 装置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极耳分隔装置及电池模组。装置包括:对插连接的第一梳型分隔筋和第二梳型分隔筋;第一梳型分隔筋包括多个呈梳齿状的第一分隔筋,第二梳型分隔筋包括多个呈梳齿状的第二分隔筋,多个第二分隔筋与多个第一分隔筋一一相对;第一分隔筋的自由端设有插接槽,第二分隔筋的自由端设有与插接槽配合的插接部;第一梳型分隔筋与第二梳型分隔筋对插连接后,在多个第一分隔筋与多个第二分隔筋之间形成多个用于极耳穿过的开口。实现使电池模组的结构紧凑,减小了电池模组占用的空间,提高能量密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极耳分隔装置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锂离子动力电池已广泛应用在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领域,随着技术的成熟,工序的简化,市场的需求,对锂电池成本、绝缘性能、成组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锂电池的制造成本、绝缘性能、成组率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客户对锂电池系统的要求,降低制造成本与提高成组率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电池极耳分隔装置及电池模组,实现降低制造成本并提高成组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池极耳分隔装置,应用于电池模组,包括:对插连接的第一梳型分隔筋和第二梳型分隔筋;
所述第一梳型分隔筋包括多个呈梳齿状的第一分隔筋,所述第二梳型分隔筋包括多个呈梳齿状的第二分隔筋,多个所述第二分隔筋与多个所述第一分隔筋一一相对;
所述第一分隔筋的自由端设有插接槽,所述第二分隔筋的自由端设有与所述插接槽配合的插接部;
所述第一梳型分隔筋与所述第二梳型分隔筋对插连接后,在多个所述第一分隔筋与多个所述第二分隔筋之间形成多个用于极耳穿过的开口。
可选地,还包括导电排,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隔筋的一侧表面或者设置于所述第二分隔筋的一侧表面。
可选地,所述导电排与所述第一分隔筋或所述第二分隔筋的连接方式为热铆、卡扣卡接、螺栓连接和胶水粘接的其中之一。
可选地,位于所述开口处的分隔筋的两侧设有导向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梳型分隔筋和所述第二梳型分隔筋的材质为绝缘材质。
可选地,所述绝缘材质为塑料、团状模塑料、环氧树脂、SMC复合材料、聚碳酸酯材质的其中之一。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平行排布的软包电池以及以上所述的电池极耳分隔装置。
可选地,所述电池极耳分隔装置设置于多个所述软包电池出极耳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软包电池的极耳通过所述开口穿出。
可选地,所述电池极耳分隔装置还包括导电排,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隔筋的一侧表面或者设置于所述第二分隔筋的一侧表面,所述软包电池的极耳与所述导电排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第一梳型分隔筋和第二梳型分隔筋,采用对插方式安装后,形成多个用于极耳穿过且互补相通的开口,电池的极耳能够通过分隔筋进行分隔绝缘;易操作、易安装、结构简单且绝缘性良好,使电池始终能处于安全的工作环境,同时电池模组结构紧凑,减小了电池模组占用的空间,提高能量密度。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具有其它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共同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835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纺织工程用便于维护的梳棉机
- 下一篇:一种基坑支护体系加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