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磷阻燃剂废水处理的三效蒸发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83631.2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06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贾正仁;房连顺;董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晨化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4 | 分类号: | C02F1/04;B01D1/26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秦关华 |
地址: | 22580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阻燃 废水处理 蒸发器 | ||
一种用于磷阻燃剂废水处理的三效蒸发器,涉及一种化工设备,包括第一效蒸发器、第二效蒸发器、第三效蒸发器、板式预热器、乏汽预热器、稠厚器、离心机;板式预热器的进料口连接磷阻燃剂废水,板式预热器的出料口连接乏汽预热器的进料口,乏汽预热器的出料口依次连接第一效蒸发器的进料口、第二效蒸发器的进料口、第三效蒸发器的进料口,第三效蒸发器的出料口接稠厚器的进料口,稠厚器的出料口连接离心机的进料口;第一效蒸发器的蒸汽出口依次连接第二效蒸发器的蒸汽入口、第三效蒸发器的蒸汽入口、乏汽预热器的蒸汽入口。充分地利用蒸汽热能,解决了含磷阻燃剂废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废水含盐浓度较低、能耗较大及含磷多难以生化处理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磷阻燃剂废水处理的三效蒸发器。
背景技术
三效蒸发器是一种提取浓缩设备,主要由相互串联的三组蒸发器、冷凝器、盐分离器和辅助设备等组成。三组蒸发器以串联的形式运行,组成三效蒸发器。整套蒸发系统采用连续进料连续出料的生产方式,具有物理受热时间短、蒸发速度快、浓缩比重大等优点。广泛适用于制药、化工、食品、轻工等的液体物料蒸发浓缩工艺过程。
然而,现有的三效蒸发器各有其缺点,详述如下。
中国专利CN109350981A公开了一种三效蒸发浓缩器。该专利发明的一种三效蒸发浓缩器。蒸汽进入一效蒸发器后产生的二次蒸汽进入二效蒸发器,由二效蒸发器产生的三次蒸汽进入三效蒸发器对料液加热,三次蒸汽释放热量后经间接冷凝器冷凝成液体排出,消耗蒸汽量较少、成本低、蒸发效率高,浓缩效果好。但是该冷凝器未对待处理液体提前预热,会造成大量的能耗浪费。
中国专利CN203959864U公开了一种含盐废水三效蒸发回收系统。该实用新型采用三效蒸发的方式,有效地利用热源,针对含盐废水盐含量高的特点,采用了三效强制循环结晶蒸发器,多效排盐,实现了盐与液体有效分离,保证除盐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体积紧凑、处理高效的三效含盐废水蒸发处理系统。但是在磷阻燃剂废水处理过程中,由于废水含盐量低,废水未提前预热,该工艺能耗较大。
中国专利CN204824235U公开了一种用于油脂化工废水处理的三效蒸发器。该专利采用管式热交换器提高进料温度,缩短母液在第一效蒸发器的加热时间,减少蒸发器的耗汽量,蒸汽热泵能提高已使用的二次蒸汽压力并使蒸汽重新使用,提高蒸汽利用率,降低总蒸汽消耗,节约成本。但是在磷阻燃剂废水处理过程中,由于废水含盐量低,仍然存在需要消耗大量蒸汽、能耗偏大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磷阻燃剂废水处理的三效蒸发器,可以充分地利用蒸汽热能,有效地解决了含磷阻燃剂废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废水含盐浓度较低、能耗较大及含磷多难以生化处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磷阻燃剂废水处理的三效蒸发器,包括第一效蒸发器、第二效蒸发器、第三效蒸发器,所述三效蒸发器还包括板式预热器、乏汽预热器、稠厚器、离心机;所述第一效蒸发器、第二效蒸发器、第三效蒸发器的顶端均设有蒸汽出口,中部均设有进料口、蒸汽入口和冷凝水出口,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板式预热器设有进料口、出料口、加热水入口、冷凝水出口;所述乏汽预热器设有进料口、出料口、蒸汽入口、冷凝水出口;所述稠厚器设有进料口、出料口和回流口;所述离心机设有进料口、出盐口和回流口;所述板式预热器的进料口连接磷阻燃剂废水,板式预热器的出料口连接乏汽预热器的进料口,乏汽预热器的出料口连接第一效蒸发器的进料口,第一效蒸发器的出料口连接第二效蒸发器的进料口,第二效蒸发器的出料口连接第三效蒸发器的进料口,第三效蒸发器的出料口接稠厚器的进料口,稠厚器的出料口连接离心机的进料口,离心机出盐;所述第一效蒸发器的蒸汽出口连接第二效蒸发器的蒸汽入口,第二效蒸发器的蒸汽出口连接第三效蒸发器的蒸汽入口,第三效蒸发器的蒸汽出口连接所述乏汽预热器的蒸汽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晨化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晨化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836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摔保护用背光模组塑料外框
- 下一篇:一种顶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