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86944.3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26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市祥珑食品容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05 | 分类号: | A61J1/05;A61J1/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昱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3 | 代理人: | 蒋超 |
地址: | 31802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容器和容器制造方法,属于包装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分配容器不适合直接将内容物注入体内的问题。本容器包括薄壁,薄壁内具有一个储存有气体的气室和一个用于存放内容物的容腔,薄壁中具有位于气室和容腔之间且向内侧收缩的腰部;容腔区域的薄壁包括合成树脂外层和位于合成树脂外层内侧的合成树脂内层,合成树脂内层能从合成树脂外层的内侧剥离。疫苗和药品存放在容腔内,针头与容腔相连通,挤压气室区域的薄壁,气体经过腰部进入容腔区域的薄壁中合成树脂外层和合成树脂内层之间;疫苗和药品从针头排出,合成树脂内层逐渐收缩干瘪,气室区域的薄壁也逐渐收缩干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容器,特别是一种适合包装药品、疫苗的小容量容器。
背景技术
疫苗通常采用玻璃瓶包装,随着2019-nCoV冠状病毒大流行以及疫苗即将研制成功,用于包装疫苗容器数量将严重不足。
之前,塑料容器通常用于包装工业用品、日化用品和食品。随着塑料容器各类技术参数的提升,塑料容器用于包装疫苗逐渐成为可能。塑料疫苗容器可利用注吹生产工艺一次成型,具有生产效率高,瓶壁均匀光滑、质量稳定等优点。塑料疫苗容器还具有质量较轻,不会破碎,运输方便的优点。
EVOH对气体、气味、香料、溶剂等呈现出优异的阻断作用,在塑料容器领域,EVOH制成复合膜中间阻隔层,有效延长内容物的保质期。
从疫苗注射过程来说,首先采用注射器将疫苗包装容器内疫苗取出,再注入人体内,在此过程中显然需要消耗大量注射器。即传统的疫苗注射无法降低注射成本,无法提高疫苗注射普及率,进而不利于缩短消灭病毒周期。
为此人们又想到了一种含有针头的塑料包装容器,如用于制造充注有一种待分配的介质的分配容器的成型方法(申请号03805179.6),该分配容器能将内容物直接注入输注容器内,目前虽然并不适合直接注入体内,但要是实现将容器内的内容物直接注入体内,这必然能降低疫苗和药品注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容器,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疫苗和药品注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容器,容器包括薄壁,薄壁内具有一个储存有气体的气室和一个用于存放内容物的容腔,薄壁中具有位于气室和容腔之间且向内侧收缩的腰部;容腔区域的薄壁包括合成树脂外层和位于合成树脂外层内侧的合成树脂内层,合成树脂内层能从合成树脂外层的内侧剥离;当挤压气室区域的薄壁时,气体能经过腰部进入容腔区域的薄壁中合成树脂外层和合成树脂内层之间。
疫苗和药品存放在容腔内,通常疫苗和药品将容腔存满,避免留有气体,这样既能更有效地保存疫苗和药品,又避免将气体注入体内。容腔区域的薄壁与针头相连接,针头能刺破容腔区域的薄壁,尤其是合成树脂内层,于是针头与容腔相连通。挤压气室区域的薄壁,气体经过腰部进入容腔区域的薄壁中合成树脂外层和合成树脂内层之间。合成树脂内层承受压力增大,疫苗和药品从针头排出,合成树脂内层逐渐收缩干瘪,气室区域的薄壁也逐渐收缩干瘪。通过控制气室和容腔的体积,便能使合成树脂内层收缩干瘪至极限,进而保证疫苗和药品排出量,即降低疫苗和药品残留在容器内的总量,通常疫苗和药品利用率可达95%以上。
一种容器制造方法,是依次按下述顺序步骤进行的,
第一步供料,将挤出得到的管状型坯趁热置于对开模中,管状型坯具有多层合成树脂层,多层合成树脂层分为合成树脂外层和合成树脂内层;
第二步闭模成型,首先对开模闭合,对开模挤压管状型坯形成腰部;然后向管状型坯一端内腔中通入压缩空气,使管状型坯吹胀而紧贴在对开模的型腔内壁上,形成容腔;向管状型坯另一端的合成树脂外层和合成树脂内层之间空间内通入压缩空气,使管状型坯吹胀而紧贴在对开模的型腔内壁上;
根据实际工况需求,可将内容物灌入容腔内,也可无需灌装内容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市祥珑食品容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市祥珑食品容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869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