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压力实时监测的压裂管道用双级安全阀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88739.0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93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韩成才;周洋;师俊辉;高林朋;郭龙龙;雷宽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K17/04 | 分类号: | F16K17/04;F16K17/06;F16K27/04;F16K3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马贵香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压力 实时 监测 管道 用双级 安全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压力实时监测的压裂管道用双级安全阀,包括调压手轮、压盖、针阀弹簧、上壳体、针阀芯、中间壳体、弹簧、弹簧底座套筒、弹簧底座、阀杆、阀芯座和下壳体等。所述调压手轮、压帽、上壳体通过螺纹依次连接,调压手轮下端依次安装压盖、针阀弹簧、针阀芯;阀杆和弹簧底座螺纹连接、安装于阀芯座内,弹簧底座套筒下端安装阀芯座、上端与中间壳体连接,弹簧安装于弹簧底座、上壳体间;上壳体、中间壳体、阀杆、阀芯座、下壳体内设有泄压通道;若管道压力超过许用值,针阀芯先开启,液体压力差促使阀杆沿轴线运动,导致阀杆的泄压孔与泄压口内腔连通,实现迅速泄压。本实用新型避免压裂泵的频繁启停,确保管道压力不超过许用压力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压裂管道安全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压力实时监测的压裂管道用双级安全阀。
背景技术
油田压裂作业时,通过压裂车上的柱塞泵向井下输送压裂液。然而,压裂过程中会发生各种故障,如:封隔器不解封、喷砂器堵塞、压裂管柱被卡、砂堵、油管堵塞等,从而导致管道压力异常升高。
现有避免压力过高的措施有:压裂车上的柱塞泵出口处安装弹簧式安全阀、辅助式安全阀、补充载荷式安全阀;压裂管道上装有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管道的压力,当管道压力高于预设许用压力值时,控制压裂车的柱塞泵停止工作。第一种措施的主要作用是保护柱塞泵,故许用压力值远高于管道、井下压裂工具的许用压力,无法有效地保护管道、井下工具等,且弹簧式安全阀体积大、压力调节精度低,动力辅助式安全阀和补充载荷式安全阀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第二种措施中柱塞泵的频繁启停会造成电动机发热、缩短电机元器件的使用寿命;此外,柱塞泵启动瞬间各运动部件由静止到运动会产生较大的加速度,产生的合外力会造成泵轴、活塞、曲轴和连杆等主要零部件的损坏。
因此,需要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压力实时监测的压裂管道用安全阀,在不停止压裂车柱塞泵工作的情况下,实现对管道压力的调节和监测,确保压裂设备的安全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压裂管道过压保护装置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压力实时监测的压裂管道用双级安全阀,从而实现对管道压力的监测和调节,确保压裂管道的安全运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压力实时监测的压裂管道用双级安全阀,包括调压手轮、压帽、挡环、压盖、针阀弹簧、上壳体、针阀芯、螺钉、第一O型密封圈、中间壳体、压力表、弹簧、弹簧底座套筒、弹簧底座、阀杆、阀芯座、第二O型密封圈、第三O型密封圈、下壳体和泄压接口。
下壳体的两端与压裂管道通过螺纹连接;泄压接口左侧与泄压管道连接,泄压接口的右侧通过焊接连接在中间壳体的侧面,下壳体与中间壳体通过焊接连接。
所述阀杆和弹簧底座通过螺纹连接组成阀芯、并安装于阀芯座中;弹簧底座套筒通过螺纹与中间壳体连接,弹簧的一端安装在弹簧底座的环型槽内,弹簧另一端连接在上壳体的底面;阀杆设有与下壳体的修井液通道连通的轴向通孔,所述上壳体和中间壳体之间形成中部腔室,中间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压力测量孔,轴向通孔与中部腔室、压力测量孔连通,压力测量孔的右侧安装压力表;当压裂管道内的修井液的压力低于预设许用压力值时,压裂管道内的修井液经阀杆内的轴向通孔流入中部腔室,经压力测量孔流至压力表的测量端,从而实时测得、并显示压裂管道内的修井液的压力。
上壳体与中间壳体通过螺钉连接,调压手轮与压帽通过螺纹连接,压帽通过螺纹与上壳体连接,挡环安装在压帽与上壳体之间,调压手轮的下端与压盖接触,压盖安装于上壳体的中间,压盖下端安装针阀弹簧,针阀弹簧的下端连接针阀芯,针阀芯的锥面与上壳体的端面线接触,旋转调压手轮驱动压盖沿轴线方向运动,改变针阀弹簧的预紧力,从而调节管路的许用压力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石油大学,未经西安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887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