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血管吻合术训练用模拟血管及吻合术训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89145.1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77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佘康;张宪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G09B23/30 | 分类号: | G09B2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王艺涵 |
地址: | 10003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管 吻合 训练 模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解剖模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管吻合术训练用模拟血管及吻合术训练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血管吻合术训练用模拟血管,包括管状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管状本体上的微孔,所述管状本体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所述微孔的直径为0.2-0.4微米,所述管状本体的管壁厚度为0.8-1.2毫米,由于管状本体上设有微孔,在保持其优良的抗折性、抗扭曲性能的情况下,提升了血管本体的柔性,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血管吻合术训练用模拟血管的手感柔顺,更加趋近于手术中实际使用的人造血管,训练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解剖模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管吻合术训练用模拟血管及吻合术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血管吻合是外科手术的基本技术之一,也是血管外科手术的核心步骤。大部分血管外科手术需要进行血管吻合,而此项技术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学习曲线较长。
外周动脉人造血管搭桥手术是血管外科一类特殊的手术,用于治疗外周动脉闭塞症或外周血管动脉瘤。手术的核心步骤是将人体自身的动脉和一条人造血管吻合在一起,通常是人造血管的一端吻合到动脉的侧壁上。
传统的外周动脉人造血管搭桥手术一般以实验动物进行吻合练习,这种训练真实感强,具有很好的训练效果,但是实验动物成本高,而且不够卫生。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血管吻合术训练用模拟血管及吻合术训练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血管吻合术训练用模拟血管,包括管状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管状本体上的微孔,所述管状本体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所述微孔的直径为0.2-0.4微米,所述管状本体的管壁厚度为0.8-1.2毫米。
该血管吻合术训练用模拟血管还包括弹性层,所述管状本体套设于所述弹性层外侧,且与所述弹性层粘合。
该血管吻合术训练用模拟血管还包括支撑件,其设于所述管状本体上,且沿垂直于所述管状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管状本体的管壁中。
多个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管状本体的外侧。
所述支撑件采用硅胶制成,多个所述支撑件沿所述管状本体的长度方向均布设置。
所述管状本体的两端开设有适于与固定件相连接的环形孔。
一种血管吻合术训练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血管吻合术训练用模拟血管。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血管吻合术训练用模拟血管,包括管状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管状本体上的微孔,所述管状本体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所述微孔的直径为0.2-0.4微米,所述管状本体的管壁厚度为0.8-1.2毫米,由于管状本体上设有微孔,在保持其优良的抗折性、抗扭曲性能的情况下,提升了血管本体的柔性,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血管吻合术训练用模拟血管的手感柔顺,更加趋近于手术中实际使用的人造血管,训练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血管吻合术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层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装置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第二血管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未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891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园林绿化用灌溉机构
- 下一篇:一种环境监测用固体废弃物颗粒定量取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