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裂缝修复胶囊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96412.8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80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朱继文;成琨;戴慧丽;李兆华;王仲平;华建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0/10 | 分类号: | C04B20/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周宇凡 |
地址: | 20003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裂缝 修复 胶囊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抗裂防渗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混凝土裂缝修复胶囊,其特征在于:包括胶囊壳体和封堵体,所述胶囊壳体的内部具有容置腔,所述封堵体存储在所述容置腔的内部;所述胶囊壳体及内部的所述封堵体以其中线位置呈对称布置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无需人工进行裂缝查找和修复,可实现混凝土裂缝的自动修复;可根据裂缝宽度控制要求,改变修复胶囊的断裂强度,适用于不同防渗要求的混凝土渗漏水修复;在混凝土构件的制作时即可掺入,无需额外的施工步骤,极其方便;结构简单合理,制造方便且成本合理,适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抗裂防渗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混凝土裂缝修复胶囊。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由粗细骨料、水泥以及水按照一定比例,经过搅拌而成的。骨料和水泥结晶体之间胶结在一起,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水泥胶凝体发生粘性流动,微裂缝逐渐发展,混凝土的塑性应变不断增加,最终混凝土内部的微裂缝逐渐贯通,形成明显的张裂缝。
贯通裂缝将混凝土结构内外相互连通,形成新的渗流通道,极易引发渗漏问题,水可进入裂缝内部,会造成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等问题,降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影响结构安全。目前,混凝土常用的裂缝修复及防水方法有:表面修补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等,但各方法都有其不足。例如,表面修补法无法确保混凝土结构深层内部的裂缝均被完整修复,混凝土置换法则需施工量较大并配合施作相应的辅助施工结构,而电化学防护法则主要用于在裂缝发生前对混凝土进行处理以减少其裂缝产生的可能,但对于已产生的裂缝其修复效果较为一般,且施工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裂缝修复胶囊,通过在混凝土构件的制作过程中掺入注有裂缝封堵材料的修复胶囊,在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缝时,修复胶囊可自动释出裂缝封堵材料,从而实现自动混凝土构件裂缝的自动修复,避免其渗漏水。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混凝土裂缝修复胶囊,其特征在于:包括胶囊壳体和封堵体,所述胶囊壳体的内部具有容置腔,所述封堵体存储在所述容置腔的内部;所述胶囊壳体及内部的所述封堵体以其中线位置呈对称布置结构。
所述胶囊壳体的中部位置预留有注入孔,所述注入孔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
所述胶囊壳体的中部位置的尺寸所对应的断裂强度与混凝土裂缝宽度相吻合适配。
所述胶囊壳体的外轮廓尺寸自其中线位置向两侧逐渐均匀扩大。
所述胶囊壳体为有机玻璃壳体。
所述封堵体为环氧胶泥类密封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无需人工进行裂缝查找和修复,可实现混凝土裂缝的自动修复;可根据裂缝宽度控制要求,改变修复胶囊的断裂强度,适用于不同防渗要求的混凝土渗漏水修复;在混凝土构件的制作时即可掺入,无需额外的施工步骤,极其方便;结构简单合理,制造方便且成本合理,适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混凝土中的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修复机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3所示,图中标记1-3分别表示为:胶囊壳体1、封堵体2、混凝土3。
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混凝土裂缝渗漏修复胶囊用于混凝土的裂缝修复,其可实现裂缝的自动修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964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