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建筑暖通管道的防渗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98542.5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293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军;韦家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文军 |
主分类号: | F16L27/10 | 分类号: | F16L27/10;F16L3/20;F16L2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建筑 暖通 管道 防渗 接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暖通管道的防渗接头,包括不锈钢固定管、第一连接法兰、pvc褶皱管、第二连接法兰和接头管,所述不锈钢固定管两端均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一连接法兰,所述pvc褶皱管一端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法兰对应的第二连接法兰,所述pvc褶皱管另一端设置有接头管,所述接头管端部外围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所述接头管顶部一端和底部一端均焊接有U形固定块。本实用新型能方便对接头两端的角度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节,使用时的灵活性较好,具备可以打开的检修窗口,能方便快速对接头内部进行检修,接头内部的耐污效果佳,能方便对接头内壁进行清洁,还能方便根据需要对接头的高度进行调节,适合被广泛推广和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暖通管道连接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建筑暖通管道的防渗接头。
背景技术
在建筑建设领域中,为了方便暖通管道连接处进行防渗连接,所以防渗接头是十分必要的。
专利号CN201921227751.1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暖通管道的防渗接头,包括连接主体,所述连接主体的两端均嵌入有暖通管道,且连接主体两端靠近暖通管道的上下侧位置均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连接主体上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螺栓,所述连接主体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垫,且密封垫的内侧设置有两个限位环,所述连接主体的内侧设置有空腔,且连接主体的内侧位于中间的位置设置有环形槽。通过把一端已经焊接好固定套环的暖通管道嵌入连接主体内,当固定套环外侧的限位槽和连接主体内侧的凹槽对齐时,限位槽中的限位弹簧伸长,将限位块卡入凹槽内,从而方便快速地固定暖通管道的位置,环形槽内设置的耐高温堵漏胶可以对相互贴近的暖通管道口进行密封。
该防渗接头存在以下缺点:1、不能方便对接头两端的角度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节,使用时的灵活性较差;2、不具备可以打开的检修窗口,不能方便快速对接头内部进行检修;3、接头内部的耐污效果不佳,不能方便对接头内壁进行清洁;4、不能方便根据需要对接头的高度进行调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建筑暖通管道的防渗接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暖通管道的防渗接头,能方便对接头两端的角度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节,使用时的灵活性较好,具备可以打开的检修窗口,能方便快速对接头内部进行检修,接头内部的耐污效果佳,能方便对接头内壁进行清洁,还能方便根据需要对接头的高度进行调节,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暖通管道的防渗接头,包括不锈钢固定管、第一连接法兰、pvc褶皱管、第二连接法兰和接头管,所述不锈钢固定管两端均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一连接法兰,所述pvc褶皱管一端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法兰对应的第二连接法兰,所述pvc褶皱管另一端设置有接头管,所述接头管端部外围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所述接头管顶部一端和底部一端均焊接有U形固定块,所述U形固定块顶部通过螺纹槽安装有调节把手,所述调节把手底部连接有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底端外围设置有橡胶压块且橡胶压块位于U形固定块内,所述不锈钢固定管一侧开设有检修窗口,所述检修窗口外侧上端焊接有条形安装块,所述条形安装块两端通过转槽连接有转动轴且转动轴端部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位于检修窗口外侧,所述不锈钢固定管底部两端均焊接有弧形连接片,所述弧形连接片底部连接有位移杆,所述位移杆外围设置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底端一侧通过安装槽安装有中空腔,所述位移杆一端焊接有调节齿,所述中空腔顶部开设有限位导槽,所述中空腔内壁一端通过柱形复位弹簧连接有与调节齿对应的限位齿,所述限位齿顶部通过竖杆连接有握把,所述不锈钢固定管内表层设置有耐污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检修窗口底端两侧均开设有螺孔,所述密封盖和检修窗口之间通过螺孔和固定螺钉进行紧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竖杆贯穿限位导槽,所述握把位于中空腔上端,所述调节齿的数量具体设为多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耐污层为氟化硅改性耐污涂料喷涂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文军,未经李文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985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工智能机器人门禁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除尘器粉料破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