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扫地机器人充电配合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08207.9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967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姚小飞;李孟钦;王立磊;郑卓斌;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科语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11/40 | 分类号: | A47L11/40;A47L11/24;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杨小红 |
地址: | 5114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扫地 机器人 充电 配合 组件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扫地机器人充电配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接触点、充电按压点、底座、支撑杆、按压件和充电连接点;支撑杆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上,使支撑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可相对摆动;充电接触点沿垂直向滑动设置于底座上,且充电接触点位于支撑杆的第一端的上方,充电接触点的底面与支撑杆的第一端相抵接;充电按压点沿垂直向滑动设置于底座上,充电按压点的底面与支撑杆的第二端相抵接;按压件和充电连接点设置于扫地机的底面,且按压件与充电连接点的距离匹配于充电按压点与充电接触点的距离。本申请解决了现有的充电座由于斜面接触导致充电面积减小,当机器需要过大电流时,容易出现打火现象、或充电接触不良等现象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扫地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扫地机器人充电配合组件。
背景技术
传统扫地机的充电站的充电支架接触点是弹开伸出状态,该充电接触点一般都是斜面,在扫地机进行充电时通过扫地机底面的充电按压点从水平方向按压该充电接触点,在斜面的作用下充电接触点会下移并与充电按压点相抵接,从而实现充电,然而由于斜面接触导致充电面积减小,当机器需要过大电流时,容易出现打火现象、或充电接触不良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扫地机器人充电配合组件,用于解决现有的充电座由于斜面接触导致充电面积减小,当机器需要过大电流时,容易出现打火现象、或充电接触不良等现象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扫地机器人充电配合组件,包括:充电接触点、充电按压点、底座、支撑杆、按压件和充电连接点;
所述底座位于扫地机充电座上;
所述支撑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使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可相对摆动;
所述充电接触点沿垂直向滑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充电接触点位于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的上方,所述充电接触点的底面与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相抵接;
所述充电按压点沿垂直向滑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充电按压点位于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的上方,所述充电按压点的底面与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相抵接;
所述按压件和所述充电连接点设置于扫地机的底面,且所述按压件与所述充电连接点的距离匹配于所述充电按压点与所述充电接触点的距离;
在扫地机处于充电的状态下,所述按压件按压于所述充电按压点上,所述支撑杆的二端下沉,第一端上升,使所述充电接触点抬升并与所述充电连接点对应相抵接进行充电。
进一步的,所述按压件为滚轮。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接触点有两个;
两个所述充电接触点对称分布于所述充电按压点的两端。
进一步的,还包括弹力件;
所述弹力件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的底面之间,且所述弹力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的底面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底面对应于所述充电接触点的两侧设置有限位件;
所述限位件用于对所述充电接触点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滚轮为万向轮。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按压点对应于所述按压件的一侧的上表面为斜面。
进一步的,还包括盖体;
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盖体上对应于所述充电按压点与所述充电接触点的位置均开设有贯穿通道,所述充电按压点与所述充电接触点穿设于所述贯穿通道中。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上对应于所述按压件的移动路径的上表面凹陷形成导向槽。
进一步的,所述弹力件为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科语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科语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082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