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氢气密封瓦座密封垫新型接口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12411.8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31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光来勇;刘刚;母成革;周志长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张家口发电厂 |
主分类号: | F16J15/00 | 分类号: | F16J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5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氢气 密封 密封垫 新型 接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氢气密封瓦座密封垫新型接口,其包括:密封垫、上部两个等腰梯形凸型口,下部两个等腰梯形凹型口,上部粘合端面,下部粘合端面,所述密封垫的接口装设有两个对接面,一面是上部两个等腰梯形凸型口,一面是下部两个等腰梯形凹型口,所述上部两个等腰梯形凸型口在上部粘合端面上,所述两个等腰梯形下部接口在下部粘合端面上,所述密封垫接口部位对接,就是由上部粘合端面上的两个等腰梯形凸型口与下部粘合端面上的两个等腰梯形凹型接口进行对接,由密封瓦端盖垂直紧压起到防止氢气漏入油室的作用。其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运行成本低廉,维护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氢气密封瓦座密封垫新型接口。
背景技术
氢气是比重最小的气体之一,导热系数大,能将发电机上的热量迅速带出,冷却效率高,不助燃,所以汽轮发电机组的发电机要采用氢气冷却。发电机漏氢问题一直是困扰在火力发电厂氢冷机组的常见问题,漏氢的原因有不少,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密封垫接口缝隙和密封垫老化造成的氢气泄漏。现厂家原始的氢气密封瓦瓦座密封垫密封接口是断通口燕尾槽密封如图一所示。由于是断通口的单燕尾槽密封,虽能起到密封作用,但是时间一长,受机组启停影响,外部环境及设备冷热变化,往往容易从密封垫接口处产生泄漏,所以针对密封面接口漏氢原因,进行了原因分析和改进,漏氢原因:首先由于密封面是纵向断通接口,密封面所受压力为结合面轴向垂直压力,密封面纵向断通接口收到轴向垂直压力后,会形成一股向两侧扩散的力,如果此时密封面纵向断通接口受力不匀,就会在纵向接口形成空隙,产生氢气泄漏。其次,就是燕尾槽型密封面纵向断通接口,粘合部位面积少,粘合力度不大,发电机长时间运行温度变化,设备启停等原因会造成燕尾槽型密封面纵向断通接口部位出现空隙,产生氢气泄漏。针对以上两点原因,产生了改善密封垫密封接口形状的想法,首先改变密封垫密封面接口部位受力面,其次增加粘合部位粘合面积,针对这两个缺陷进行改进,最后发明了实用新型一种氢密封瓦座密封垫新型接口,减少了由于密封垫接口原因造成氢气泄漏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氢气密封瓦座密封垫新型接口,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运行成本低廉,维护使用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氢气密封瓦座密封垫新型接口,其包括:密封垫、上部两个等腰梯形凸型口,下部两个等腰梯形凹型口,上部粘合端面,下部粘合端面,所述密封垫的接口装设有对接面,一面是上部两个等腰梯形凸型口,一面是下部两个梯形凹型口,所述上部等腰梯形凸型口在上部粘合端面上,所述等腰梯形下部接口在下部粘合端面上,所述密封垫接口部位对接,就是由上部粘合端面上的两个等腰梯形凸型口与下部粘合端面上的两个等腰梯形凹型接口进行对接,由密封瓦端盖垂直紧压起到防止氢气漏入油室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密封垫接口部位对接,就是由上部粘合端面上的两个等腰梯形凸型口与下部粘合端面上的两个等腰梯形凹型接口进行对接。
通过实施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通过氢气密封瓦座密封垫接口改进,使得原有的密封垫燕尾槽型密封面纵向断通接口等全部由两个等腰梯形密封面新型接口所代替,具有比较好的密封性和实效性。不但减少了密封瓦由于密封垫所造成的设备的漏氢次数,极大地方便了设备检修,降低了维护成本及抢修降负荷运行所造成的巨大电量损失,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设备安全运行的可靠性,消除了此部位氢气泄漏所造成的的安全隐患,使得以往由于氢密封瓦密封垫结合部位漏氢的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密封接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张家口发电厂,未经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张家口发电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124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