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选效果好的永磁分离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13525.4 | 申请日: | 2020-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253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钱隆;钱祥义;李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创发科技(泰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1/12 | 分类号: | B03C1/12;B03C1/30;B02C4/08;B02C4/42;B02C4/30;B02C23/02;B02C2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选 效果 永磁 分离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选效果好的永磁分离机,包括:机体、永磁辊、缓冲板;所述机体内的上方设置有转轴,且机体与转轴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永磁辊设置在转轴的外侧,且永磁辊与转轴通过套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卡环设置在永磁辊的外侧,且卡环与永磁辊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分离板分别设置在机体内的左右两侧,且分离板与机体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进料斗设置在机体的上侧,且进料斗与机体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缓冲板设置在进料斗内的下方,且缓冲板与进料斗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通过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分选充分以及清洁方便的优点,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永磁分离机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分选效果好的永磁分离机。
背景技术
我国铁矿石资源丰富,但95%以上的资源是贫矿,随着贫矿开采量的增多,为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通常在矿石入磨前先进行预选,而永磁分离机则是其中最为核心的设备之一。
但是目前常见的永磁分离机还存在分离功能不完善,个别物料的颗粒较大,并不能被永磁结构所吸附,同时被永磁结构所分选出来铁矿还容易受到其他物料的碰撞发生脱落,大大降低了其分选效果。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分选效果好的永磁分离机,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选效果好的永磁分离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常见的永磁分离机还存在分离功能不完善,个别物料的颗粒较大,并不能被永磁结构所吸附,同时被永磁结构所分选出来铁矿还容易受到其他物料的碰撞发生脱落,大大降低了其分选效果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选效果好的永磁分离机,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分选效果好的永磁分离机,包括:机体、转轴、永磁辊、卡环、分离板、进料斗、缓冲板、分料斗、出料斗、减速电机、支撑、安装板;所述机体内的上方设置有转轴,且机体与转轴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永磁辊设置在转轴的外侧,且永磁辊与转轴通过套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卡环设置在永磁辊的外侧,且卡环与永磁辊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分离板分别设置在机体内的左右两侧,且分离板与机体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进料斗设置在机体的上侧,且进料斗与机体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缓冲板设置在进料斗内的下方,且缓冲板与进料斗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分料斗分别设置在机体内左右两侧的下方,且分料斗与机体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出料斗设置在机体内的下方,且出料斗与机体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减速电机分别设置在机体左右两侧的上方,且减速电机与机体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支撑呈矩形排列的方式在机体的下侧设置有四处,且支撑与机体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支撑的下侧,且安装板与支撑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分选效果好的永磁分离机所述转轴为圆柱状结构,且转轴呈左右对称的方式设置有两处,并且转轴与减速电机通过三角带和带轮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分选效果好的永磁分离机所述卡环为截面呈梯形的环状结构,且卡环呈左右交替的方式分别在两永磁辊的外侧设置有多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分选效果好的永磁分离机所述分离板为长方形的板状结构,且分离板的内侧设有多处端面为梯形的凹槽,并且分离板的下端与永磁辊和卡环间隔2mm。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分选效果好的永磁分离机所述缓冲板为正视呈弧形的板状结构。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创发科技(泰兴)有限公司,未经创发科技(泰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135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