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油给养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17318.6 | 申请日: | 202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76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王申贵;王起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贝斯特防爆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1/14 | 分类号: | F24H1/14;F24H9/00;F24H9/18;F24H9/12;F24H9/20;F17D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273 天津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油 给养 单元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油给养单元,包括燃油单元存储壳体,主循环管,第一循环泵,加热壳体,加热管,控制器,副循环管,第二循环泵,粘度传感器,小型马达,动力齿轮,从动齿,旋转轴,提示板,阻力板和注入管道,其中:所述燃油单元存储壳体外部一侧安有主循环管,其中主循环管一端与燃油单元存储壳体内部下方相连;所述燃油单元存储壳体另一侧上方安有控制器,其中控制器下方安有副循环管;所述旋转轴上端安有提示板。本实用新型主循环管,副循环管和提示板的设置,可以通过副循环管进行检测本体内部燃油的粘稠度,从而防止本体内部燃油粘稠度不足,便于确保本体内部燃油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油给养单元。
背景技术
燃油又被称作为重油。重油是原油提取汽油、柴油后的剩余重质油,其特点是分子量大、粘度高。重油的比重一般在0.82-0.95,比热在10,000-11, 000kal/kg左右。其成分主要是炭水化合物,另外含有部分的(约0.1-4%)的硫黄及微量的无机化合物。燃油单元11.5-16cst、颗粒度不大于10um,同时满足进机燃油流量、压力、品质的要求。
但是现有燃油给养单元无法确保本体内部燃油的粘稠度,进而使得燃油无法达到使用质量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燃油给养单元显得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油给养单元,以解决现有燃油给养单元无法确保本体内部燃油的粘稠度,进而使得燃油无法达到使用质量的问题。一种燃油给养单元,包括燃油单元存储壳体,主循环管,第一循环泵,加热壳体,加热管,控制器,副循环管,第二循环泵,粘度传感器,小型马达,动力齿轮,从动齿,旋转轴,提示板,阻力板和注入管道,其中:所述燃油单元存储壳体外部一侧安有主循环管,其中主循环管一端与燃油单元存储壳体内部下方相连,且燃油单元存储壳体上方内部与主循环管另一端相连;所述主循环管上安有第一循环泵,其中第一循环泵一侧安有加热壳体,且加热壳体内部安有加热管;所述燃油单元存储壳体另一侧上方安有控制器,其中控制器下方安有副循环管,且副循环管两端与燃油单元存储壳体内部相连;所述副循环管上安有第二循环泵,其中第二循环泵一侧安有粘度传感器;所述燃油单元存储壳体上方顶部安有小型马达,其中小型马达通过转动轴与动力齿轮相连,且动力齿轮与从动齿相啮合;所述旋转轴上端安有提示板,其中旋转轴下端安有阻力板;所述燃油单元存储壳体上方一侧与注入管道一端相连。
所述控制器包括微处理器,变压模块,开关模块和驱动模块,所述粘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微处理器接收端相连,其中微处理器型号为C8051F989-GM;所述粘度传感器型号为SX166-FWS-3A;所述微处理器通过电源线与变压模块相连,其中变压模块通过电源线与外界电源相连,且变压模块型号为B0515LS;所述微处理器输出端通过信号线与开关模块相连,其中开关模块通过信号线与加热管相连,且开关模块型号为MDD312-16N1;所述微处理器输出端通过信号线与驱动模块相连,其中驱动模块通过信号线与第一循环泵相连,且驱动模块型号为L289N。
所述旋转轴是采用合金钢制成的圆柱旋转杆,其中旋转轴设有从动齿,且旋转轴一端安有提示板,该旋转轴另一端通过轴承穿过燃油单元存储壳体与阻力板相连。
所述主循环管安装在副循环管对侧;所述加热壳体是采用合金钢制成的矩形空心壳体,其中加热壳体内壁安有隔热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副循环管的设置,有利于通过副循环管进行检测本体内部燃油的粘稠度,从而防止本体内部燃油粘稠度不足,便于确保本体内部燃油质量。
2. 本实用新型提示板的设置,有利于通过提示板进行观察内部燃油注入情况,进而防止燃油注入过多的情况发生,结构简单,便于优化使用体验。
3.本实用新型主循环管的设置,有利于通过主循环管进行通过循环和加热的方式进行增加本体内部燃油粘稠度,且形状小巧便于减少本体占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贝斯特防爆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贝斯特防爆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173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