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饭煲用中空内胆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18095.5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17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叶辉;戴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红牌智能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6/00 | 分类号: | A47J36/00;A47J36/02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王丰毅 |
地址: | 32102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饭煲 中空 内胆 | ||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采用IH电磁感应加热的电饭煲不具备隔热功能的弊端,提供一种电饭煲用中空内胆,属于电饭煲技术领域,包括内筒和外筒,内筒与外筒之间设有内腔;所述内筒底部固定设有导磁铁片和导磁铁环,所述导磁铁环包括第一导磁环,第一导磁环外端设有第二导磁环,第二导磁环的宽度大于第一导磁环的宽度,第二导磁环与导磁铁片之间留有间隔;所述内筒外侧均匀分布有设有若干纵向设置的导热条,导热条内壁与内筒外壁贴合且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条下端与所述导磁铁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可采用IH电磁加热技术,且具有隔热防烫功能,同时能对内筒的底部和侧壁进行加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饭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饭煲用中空内胆。
背景技术
电饭锅是一种能够进行蒸、煮、炖、煨、焖等多种加工的现代化炊具。它不但能够把食物做熟,而且能够保温,使用起来清洁卫生,没有污染,省时省力,是家务劳动现代化不可缺少的用具之一。相关技术中,电饭煲加热技术采用IH电磁感应加热,其通过将市电转换为20- 30KHZ的高频电,进而使线圈盘产生交变磁场,内锅感应交变磁场产生涡流和磁滞发热,从而实现在内锅本体上均匀加热。这种内锅加热时为整体加热,不具备隔热功能,当内锅未冷却时不易取出内锅,容易烫伤使用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采用IH电磁感应加热的电饭煲不具备隔热功能的弊端,提供一种电饭煲用中空内胆,该内胆可采用IH电磁加热技术,且具有隔热防烫功能,同时能对内筒的底部和侧壁进行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饭煲用中空内胆,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套设在外筒内,内筒外壁与外筒内壁之间设有内腔,所述内筒上端开口边沿固定设有朝外延伸的第一连接环,所述外筒上端开口边沿固定设有朝外延伸的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下端面与第二连接环上端面贴合且固定连接;所述内筒底部固定设有导磁铁片和导磁铁环,所述导磁铁环包括固定在内筒底部且套设在导磁铁片外的第一导磁环,第一导磁环的厚度大于导磁铁片的厚度,第一导磁环背对内筒的端部固定设有朝向第一导磁环内侧垂直延伸的第二导磁环,第二导磁环的宽度大于第一导磁环的宽度,第二导磁环与导磁铁片之间留有间隔;所述内筒外侧均匀分布有设有若干纵向设置的导热条,导热条内壁与内筒外壁贴合且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条下端与所述导磁铁环固定连接。上述方案中,内筒上设置的导磁铁片和导磁铁环使该内胆可用IH电磁感应加热功能,整体为双层结构,分为内筒和外筒,内筒与外筒之间的内腔能够起到隔热的作用,而设置的导热条,能够将导磁铁环产生的热量进行传导,对内筒侧壁进行加热。
作为优选,所述内筒外壁套设固定有导热环,所述导热环与所述导热条交叉固定连接。所述导热环为三个,三个导热环呈纵向分布。导热环能对导热条上的热量进行传导,使各导热条上的热量更为均衡,从而使内筒侧壁也能对内筒内的食物起到加热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导磁铁环与外筒内壁之间留有间隔。这样设置能够减小导磁铁环与外筒之间的热传递作用,从而提升本申请的隔热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导磁环部分位于所述导磁铁片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磁环与导磁铁片之间设有间隔。这样设置使导磁铁皮产生的热量主要针对内筒底部加热,导磁铁环产生的热量主要传递给导热条和导热环。
作为优选,所述导磁铁片为圆盘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导磁铁环为圆环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的内腔为真空内腔。真空内腔相对于充满空气的内腔,具有更好的隔热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内筒和外筒采用铝合金制成。这样设置使内筒与外筒不会进行IH电磁感应加热,且整体重量较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进行IH电磁感应加热,且具有隔热防烫功能,能对内筒的底部以及侧壁进行加热,加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红牌智能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红牌智能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180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浆料回收装置和浆料制备系统
- 下一篇:吸附组件及分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