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虹吸静电高性能复合超纤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18524.9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27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王焕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水鑫盛超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2 | 分类号: | B32B9/02;B32B9/04;B32B27/02;B32B27/36;B32B5/02;B32B15/02;B32B15/14;B32B27/34;B32B27/32;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王阿宝 |
地址: | 323000 浙江省丽***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虹吸 静电 性能 复合 材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虹吸静电高性能复合超纤材料,包括疏水层,疏水层包括锦纶纤维面料层,锦纶纤维面料层的顶部交织连接有E‑PTFE面料层,E‑PTFE面料层的顶部涂覆有聚氨酯涂层,疏水层的底部交织连接有镀银金属纤维层。本实用新型通过疏水层的设置,由于疏水层中的聚氨酯涂层、E‑PTFE面料层与锦纶纤维面料层均具备良好的防水性,极大的提高了本材料的疏水性能,进而提升了本材料防虹吸的效果,同时通过镀银金属纤维层的设置,由于镀银金属纤维层具备极佳的导电性能,能够将本材料上的电荷快速的向外界进行传导,极大的提高了本材料防静电的性能,同时解决了现有的超纤面料防虹吸、防静电的效果较差,满足不了人们使用的需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纤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虹吸静电高性能复合超纤材料。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及超纤材料的不断发展,大家已然意识到,在相同的环境与条件下,超纤材料已然具备了超越真皮的特征,正因为此,才会涌现一些功能性的超纤材料,虽然目前的超纤材料在工艺上有所突破,但是超纤材料的制品仍然滞后于工艺发展,市面上多以普通的、常规的、甚至单一性能、特性的超纤材料为主,这已无法满足目前日益个性化的市场需求,特别是随着当前大数据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大到网络,小到朋友圈、微信这都已成为当前持续不断壮大的交互平台、展示平台,这也进一步造就了人们不断追求高生活水平、高审美水平的更多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然而现有的超纤面料防虹吸、防静电的效果较差,满足不了人们使用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虹吸静电高性能复合超纤材料,具备防虹吸、防静电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超纤面料防虹吸、防静电的效果较差,满足不了人们使用的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虹吸静电高性能复合超纤材料,包括疏水层,所述疏水层包括锦纶纤维面料层,所述锦纶纤维面料层的顶部交织连接有E-PTFE面料层,所述E-PTFE面料层的顶部涂覆有聚氨酯涂层,所述疏水层的底部交织连接有镀银金属纤维层。
优选的,所述镀银金属纤维层的底部交织连接有记忆纤维面料层,所述镀银金属纤维层的厚度为记忆纤维面料层厚度的五分之四。
优选的,所述记忆纤维面料层的底部交织连接有舒适层,所述舒适层包括麻棉混纺纤维面料层、大麻纤维层与涤麻混纺纤维面料层。
优选的,所述麻棉混纺纤维面料层的底部交织连接于涤麻混纺纤维面料层的顶部,所述大麻纤维层填充于麻棉混纺纤维面料层的底部与涤麻混纺纤维面料层的顶部之间,所述麻棉混纺纤维面料层的顶部交织连接于记忆纤维面料层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涤麻混纺纤维面料层的厚度为麻棉混纺纤维面料层厚度的五分之四,所述大麻纤维层的厚度为涤麻混纺纤维面料层厚度的五分之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疏水层的设置,由于疏水层中的聚氨酯涂层、E-PTFE面料层与锦纶纤维面料层均具备良好的防水性,极大的提高了本材料的疏水性能,进而提升了本材料防虹吸的效果,同时通过镀银金属纤维层的设置,由于镀银金属纤维层具备极佳的导电性能,能够将本材料上的电荷快速的向外界进行传导,极大的提高了本材料防静电的性能,同时解决了现有的超纤面料防虹吸、防静电的效果较差,满足不了人们使用的需求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记忆纤维面料层的设置,提高了本材料形状记忆的性能,通过舒适层的设置,由于舒适层中的麻棉混纺纤维面料层与涤麻混纺纤维面料层均具备极佳的吸汗性与保暖性,进而提高了本材料使用的舒适性,同时大麻纤维层具备极佳的除臭抗菌性能,进一步提升了本材料使用的卫生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疏水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舒适层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水鑫盛超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丽水鑫盛超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185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反应釜上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截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