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公共场所进出口防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19315.6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012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李越胜;冯国行;曲艺;卢伟业;余仁辉;方雁衡;吴勇;蔡桢亮;高引慧;白凯杰;赖洪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顺德检测院 |
主分类号: | G07C9/25 | 分类号: | G07C9/25;G07C9/27;G16H10/65;A61L2/18;A61L2/10;A61L9/14;F24F7/003;H04M1/725;G01J5/00;E01F1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圣理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2 | 代理人: | 董觉非;张凯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共场所 进出口 防疫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公共场所进出口防疫系统,涉及公共卫生防护领域,该方案包括防疫通道主体、远程数据库终端,防疫通道主体设置有入口电闸门以及出口电闸门,防疫通道主体上还设置健康码登记模块、微处理器模块、人脸识别模块、数据获取模块;健康码登记模块通过无线网路与远程数据库终端通信;人脸识别模块、数据获取模块、入口电闸门以及出口电闸门均与微处理器模块电性连接。通过健康码登记模块供未登记人员进行健康码登记,弥补了未登记人员无法进出防疫通道主体的缺陷,针对于已登记人员,仅通过人脸识别即可获取活动人员身份信息以及身体健康状态信息,依据监看健康信息控制是否放行,检测方便,有效降低检疫过程中交叉感染的可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共卫生防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共场所进出口防疫系统。
背景技术
近期全国各省市地区已将人体温度测量、出行路线登记、环境消毒等纳入防疫常态化工作。
国内外当前都是以人工形式进行测温与信息登记,在信息登记过程中,由于每个人都用同一支笔进行个人信息登记,易出现交叉感染,对于负责测温的工作人员,同样存在感染风险。
采取人工登记和检测的方式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还影响工作效率,存在较大的人为因素,属疫情的防控漏洞。
为提高排查风险人员的效率,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2010101538.7的中国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全自动预警安保防疫系统及其应用,其公开了检测通道,检测通道一侧设置两扇进入方向不同的自控门一和自控门二,检测通道内部设置微处理器模块及与其连接的通信模块、测温模块、身份识别模块、供电模块、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灭菌模块、照明模块、火警模块和报警模块,微处理器模块与自控门一和自控门二连接并分别控制其启闭,微处理器模块通过通信模块与客户端双向通信。
其公开的身份识别模块主要为人脸识别模块、指纹识别模块、密码识别模块,身份识别模块采集人脸图像、指纹或密码信息并传送至微处理器模块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未处理模块将接收的人脸图像、指纹或密码信息与预存的信息进行比对,若匹配成功,则可以打开自控门一,否则,启动报警模块发生报警。
这种仅限于已经将待识别人员的信息录入微处理模块,而针对于未登记的人员,则在满足其他条件的情况下,由于微处理模块中预先未存储相关人员的信息,则无法通过该检测通道,且该发明申请并未针对此种情况作出阐述,该防疫系统具有使用的局限性。
目前,为提高减轻防疫工作强度的压力,提高防疫效率,市场上公开了基于《个人健康信息码参考模型》(GB/T 38961-2020)、《个人健康信息码数据格式》(GB/T 38962-2020) 和《个人健康信息码应用接口》(GB/T 38963-2020)标准要求,进行个人信息安全加密,其通过相关的技术将个人信息与健康码进行关联,便于防疫人员检查,具体要求外出活动人员需登记健康码信息,其使用的过程为,在进出口处设置一二维码牌,登记人员通过手机等移动通信终端扫描指定的二维码,移动通信终端对二维码识别后,进行信息登记,将个人健康状况、近期活动区域以及身份证信息录入健康码的登记系统中,从而将个人信息与健康码进行关联。
健康码的出现使得检测的效率大大提高,但是目前,检测人员仍需亲眼逐个地查看待测人员的健康码,确认没问题后再放行,这种方式检测的效率仍有待提高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共场所进出口防疫系统,其通过健康码登记模块供未登记人员进行健康码登记,通过数据获取模块在远程数据库终端上获取增加健康登记数据,并根据获取的健康登记数据判断是否打开入口电闸门和出口电闸门,该公共场所进出口防疫系统具有检测效率更高、进一步降低检疫过程交叉感染风险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顺德检测院,未经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顺德检测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193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路基排水结构
- 下一篇:一种监理用建筑物裂缝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