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蜂窝结构复式防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19770.6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98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唐秋雨;郑生斌;蔡晋;陈武增;刘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市捷特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18 | 分类号: | F23C10/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24 山西省太***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蜂窝 结构 复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蜂窝结构复式防磨装置,属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受热面防磨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长期有效缓解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受热面磨损问题,且能释放现有耐火材料覆盖的受热面;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循环流化床锅炉蜂窝结构复式防磨装置,包括外肋板与内肋板,六块外肋板组成正六边形外围结构,三块内肋板将外肋板组成的正六边形外围结构均匀的分为三等份,外肋板与内肋板的夹角为60°或120°,外肋板之间的夹角为120°,所述外肋板的高度为内肋板的高度的1‑2倍,将本实用新型均匀布置于受热面表面,构成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受热面防护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蜂窝结构复式防磨装置,属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受热面防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受热面一部分裸露在炉膛中,一部分被耐火材料覆盖,特别是炉膛密相区、吊屏的中下部以及炉膛出口周围的受热面均被耐火材料覆盖,虽然耐火材料覆盖部位能够较好的保护受热面不被磨损,但也使得受热面的吸热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因此研发一种既具有防磨作用而且不影响炉膛受热面吸热量的防磨装置,能很好的增强锅炉的带负荷能力,降低电厂的发电煤耗,为电厂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长期有效缓解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受热面磨损问题,且能释放现有耐火材料覆盖的受热面的防磨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循环流化床锅炉蜂窝结构复式防磨装置,包括外肋板与内肋板,六块外肋板组成正六边形外围结构,三块内肋板将外肋板组成的正六边形外围结构均匀的分为三等份。
所述外肋板与内肋板的夹角为60°或120°。
所述外肋板之间的夹角为120°。
所述外肋板的高度为内肋板的高度的1-2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外肋板与内肋板综合作用,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受热面表面覆盖,既能降低受热面的磨损,又不影响受热面的吸热。
2、本实用新型中外肋板与内肋板相互支撑,形成了蜂窝结构,具有很好的抗变形能力,有利于本实用新型的长周期使用。
3、本实用新型采用焊接方式固定,安装维护方便。
4、将炉膛中耐火材料覆盖的受热面用本实用新型进行保护,能增强锅炉的吸热能力,具有降低床温、有利于环保达标、降低煤耗等附加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参考图1。
图中:1、外肋板;2、内肋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述,本实用新型含有外肋板1及内肋板2,六块外肋板1组成正六边形外围结构,三块内肋板2将外肋板1组成的正六边形外围结构均匀的分为三等份。
所述的外肋板1与内肋板2的夹角为60°或120°。
所述的外肋板1之间的夹角为120°。
所述的内肋板2之间的夹角为120°。
所述的外肋板1的高度为内肋板2的高度的1-2倍。
施工方案:如图5所示,首先根据锅炉受热面管排的结构尺寸、不同部位的磨损情况以及相关运行参数确定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尺寸。将原有耐火材料炉墙进行拆除并清理锚固件,在水冷壁鳍片上进行本实用新型的锚固件焊接,将本实用新型均匀布置于受热面表面,将本实用新型与锚固件进行焊接固定,构成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受热面的整体防磨防护体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市捷特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太原市捷特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197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自动压块机
- 下一篇:一种穿越式高速减速箱节能岸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