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对耳鸣患者的睡眠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25401.8 | 申请日: | 202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51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林欢;陈雅麟;杜德亮;乔月华;蒋雯;张蓝天;刘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9/04 | 分类号: | A61F9/04;A61B5/00;A61F11/00;A61H9/00;A61H39/04;A61M21/02;A61B5/369;A61N2/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翩 |
地址: | 2210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耳鸣 患者 睡眠 辅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对耳鸣患者的睡眠辅助装置,包括眼罩本体,所述眼罩本体内侧设置有与额头对应的脑电采集电极、与颧骨位置对应的骨传导振子、与耳门、听宫和听会三个穴位对应的按摩磁珠,本装置能够实现耳鸣的声音疗法,具有“以指代针”的作用,可减轻耳鸣的影响以及转移注意力,帮助耳鸣患者入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睡眠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耳鸣患者的睡眠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睡眠障碍率达27%,而中国睡眠研究会2018 年上半年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过 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环境、噪音、焦虑、抑郁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失眠,其中有一类不能被忽视的失眠群体-耳鸣患者。据临床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保守估计耳鸣患者超过1亿。耳鸣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觉,没有具体的客观体征,患者常诉到耳朵里有如感觉耳内有蝉鸣声、嗡嗡声、嘶嘶声等单调或混杂的响声,在夜间安静的环境下更加明显,影响睡眠,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引起抑郁、焦虑、暴躁等不良情绪。耳鸣目前已经非常普遍,呈现出高发病率,不仅出现在老年人群,在年轻人群中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膳食补充疗法、心理咨询和声音疗法等,其中声音疗法是一种用声音改变耳鸣的感知及反应的方法,具有无创、高疗效、多样化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包括白噪音、自然声以及能带来情绪舒缓作用的音乐等形式。目前市面上已公开多种失眠患者的助眠装置,而针对性治疗耳鸣的少之又少。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耳鸣患者的睡眠辅助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对耳鸣患者的睡眠辅助装置,包括眼罩本体,所述眼罩本体内侧设置有与额头对应的脑电采集电极、与颧骨位置对应的骨传导振子、与耳门、听宫和听会三个穴位对应的按摩磁珠,所述眼罩本体外侧面设置有与所述按摩磁珠对应的小气囊、控制按钮,所述小气囊上设置有电动充气泵以及电磁排气阀,所述眼罩本体上部设置有USB充电接口,所述眼罩本体内部设置有与脑电采集电极、骨传导振子、控制按钮、电动充气泵、电磁排气阀、 USB充电接口电连接的控制模块。
优选地,所述眼罩本体包括设置在两侧的绑带一、绑带二,所述绑带一上设置有魔术贴部,所述绑带二上设置有绑带扣,所述魔术贴部穿过绑带扣后折弯黏贴固定。
优选地,所述绑带一、绑带二上均设置有镂空孔,所述魔术贴部包括内侧的子魔术贴部以及外侧的母魔术贴部。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锂电池充电模块、蓝牙模块、存储模块、脑电采集模块,所述锂电池充电模块与锂电池以及USB充电接口电连接,所述脑电采集模块与脑电采集电极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眼罩本体外层为透气棉布层,内部填充记忆棉。
优选地,所述控制按钮包括音量控制按钮、电源控制按钮。
优选地,所述眼罩本体的两端形成有贴合皮肤走形的单耳形结构,所述按摩磁珠设置在单耳形结构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蓝牙模块可与手机连接实现数据的传输,导入音乐及上传睡眠数据,骨传导振子接触颧骨播放音乐,能够实现耳鸣的声音疗法,帮助患者改善耳鸣带来的不良情绪及影响,快速入睡,骨传导振子播放音乐具有不损伤鼓膜及保护耳道卫生优点;对应耳门、听宫和听会三个穴位的按摩磁珠,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其上方置于眼罩内层的小气囊一充一放可以实现模拟按摩,对穴位给予刺激,本实用新型针对耳鸣患者,结合传统中医疗法,进行穴位刺激,具有“以指代针”的作用,可减轻耳鸣的影响以及转移注意力,帮助耳鸣患者入睡,脑电采集模块采集脑电信号并分析处理,在检测到患者进入深睡眠时传入信号到控制模块实现停止音乐播放和按摩,控制按钮可实现调节音量和开关机。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医科大学,未经徐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254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富氧烟气制碳氢燃料协同脱硫的光催化反应器
- 下一篇:一种速降减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