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铬钝化剂反应釜搅拌防污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26238.7 | 申请日: | 202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28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王业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润表面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4/00;C23C22/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43005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钝化剂 反应 搅拌 污染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无铬钝化剂反应釜搅拌防污染装置,涉及到无铬钝化剂制备技术领域,包括罐体,罐体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第一转杆的下端延伸至罐体的内部下方并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连杆,且第一转杆的杆壁通过第一轴承与罐体的上侧壁转动连接,连杆的上侧杆壁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转杆,两个第二转杆分别位于第一转杆的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便于对罐体内部的无铬钝化剂原料进行充分搅拌均匀,且便于对罐体内部进行均匀加热,提高搅拌效果,还避免外界杂质进入罐体内部对无铬钝化剂造成污染,便于人们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铬钝化剂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无铬钝化剂反应釜搅拌防污染装置。
背景技术
锌、铁等金属表面生成致密氧化物保护层,从而阻止与金属进一步反应的现象叫钝化现象,传统钝化工艺用到含铬钝化剂,如六价铬钝化剂,铬离子毒性高可致癌,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含铬钝化剂的使用受到严格的限制,急需开发低毒性的无铬钝化剂替代品;金属表面使用无铬钝化,其钝化液中不含铬及铬的任何价位离子,在源头上控制了铬离子的存在,使生产企业做到了使用新产品进行清洁生产的目的,同时,钝化后的产品不含任何铬离子,也保证了最终产品符合环保要求,不会存在对人体有害的铬;目前已有的无铬钝化工艺有:无机物钝化(包括无机盐/氧化物)、有机物钝化、氧化物钝化(硅酸盐磷化等)和有机金属化合物钝化等。
目前,无铬钝化剂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反应釜,从而将钝化剂的原料与添加剂进行混合搅拌从而得到无铬钝化剂,现有的反应釜中的搅拌结构较为单一,一般只是采用单个与电机连接的搅拌轴进行搅拌,搅拌的过程中方向固定,使得无铬钝化剂原料与添加剂不能充分混合,影响无铬钝化剂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因此,发明无铬钝化剂反应釜搅拌防污染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无铬钝化剂反应釜搅拌防污染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反应釜中的搅拌结构较为单一,一般只是采用单个与电机连接的搅拌轴进行搅拌,搅拌的过程中方向固定,使得无铬钝化剂原料与添加剂不能充分混合,影响无铬钝化剂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无铬钝化剂反应釜搅拌防污染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下端延伸至罐体的内部下方并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连杆,且第一转杆的杆壁通过第一轴承与罐体的上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上侧杆壁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转杆,两个所述第二转杆分别位于第一转杆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二转杆的杆壁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搅拌杆,所述罐体的上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环形凸块,所述环形凸块与第一转杆活动套接,所述环形凸块的内部开设有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的下侧壁开设有环形开口,两个所述第二转杆的上端均穿过环形开口延伸至环形空腔的内部并均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环形空腔的外圆侧壁固定连接有环形齿条杆,所述罐体的内部设有加热机构,所述罐体的右侧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罐体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管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环形加热壳,所述环形加热壳位于罐体的内部并与罐体的四周内侧壁固定连接,且环形加热壳和罐体之间形成环形加热腔,所述环形加热腔的内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电加热棒,所述环形加热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换水管,所述换水管的管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环形加热腔的内部设有多个搅拌铁球,多个所述搅拌杆远离第二转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球形磁铁。
优选的,多个所述搅拌铁球均为空心设置,且多个搅拌铁球的外表面均固定套设有橡胶膜。
优选的,所述进料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下侧壁与进料斗的上端相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润表面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科润表面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262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去除污染物的铝材酸洗脱脂剂处理装置
- 下一篇:反应釜罐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