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化科取样检测封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31281.2 | 申请日: | 202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85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张祥徽;吴华;周芳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祥徽 |
主分类号: | G01N1/02 | 分类号: | G01N1/02;A61L9/20 |
代理公司: | 深圳深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95 | 代理人: | 刘慧玲 |
地址: | 5566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化 取样 检测 封存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化科取样检测封存装置,包括存储舱,存储舱上方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中部内侧设置有内螺纹,通过进料口内侧的内螺纹转动安装有进料安装块,进料安装块中部固定安装有进料管,进料管上方中部滑动安装有压杆,压杆顶部固定安装有推板,压杆下方底部固定安装有密封推块,存储舱右侧设置有设置有滤板,存储舱外侧固定安装有气泵,气泵右侧设置有灭活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气泵将存储舱内部的气体抽出到灭活装置中,紫外线发生器产生的紫外线对灭活装置内气体进行灭活操作,通过紫外线发生器将进入到灭活装置中气体进行灭活,避免消化道样品中被污染的气体排出,对外部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垃圾存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消化科取样检测封存装置。
背景技术
消化科包括消化内科和消化外科,是各级医院为了诊疗消化系统疾病而设置的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以及腹膜、肠系膜、网膜等脏器的疾病。消化科在化验的过程中需要对各种样品进行取样封存,用于后续的检测。
但是,现有的取样装置没有防护,消化科样品往往会存在细菌,在空气中容易传播会造成污染,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消化科取样检测封存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化科取样检测封存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消化科取样检测封存装置,包括:存储舱,所述存储舱为不锈钢密封罐体,所述存储舱上方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为锥形结构块,所述进料口中部内侧设置有内螺纹,通过进料口内侧的内螺纹转动安装有进料安装块,所述进料安装块中部固定安装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内部为中空的圆筒结构,所述进料管下方为锥形的取料口,所述进料管上方中部滑动安装有压杆,所述压杆顶部固定安装有推板,所述推板用于推动压杆,所述压杆下方底部固定安装有密封推块,所述密封推块为橡胶材料,所述密封推块与进料管的内壁紧配连接,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所述进料管内部可以将需要进行取样的消化科样品,需要取料时,将进料管下端对准取样品,通过推板带动压杆和密封推块往上拉,通过压缩进料管内的空气将样品吸入到进料管内,通过进料安装块转动安装在进料口内部,
所述存储舱右侧设置有滤板,所述滤板穿过存储舱的侧壁,所述滤板内填充有多层PP棉,用于将经过滤板排出的气体进行过滤,所述存储舱外侧固定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左侧与滤板连通,所述气泵右侧设置有灭活装置,通过气泵将存储舱内部的气体抽出到灭活装置中,在通过进料管进行样品注入时,保持存储舱内部的压力平衡。
优选的,所述灭活装置为中空的密封机构舱,所述灭活装置内部左右两侧设置有紫外线发生器,所述紫外线发生器产生的紫外线对灭活装置内气体进行灭活操作,通过紫外线发生器将进入到灭活装置中气体进行灭活,避免消化道样品中被污染的气体排出,对外部环境造成污染。
优选的,所述灭活装置下方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灭活装置上方设置有排气口,用于将灭活后的气体排出,所述进气口与气泵进行连通,通过进气口将气泵中的气体导入到灭活装置内。
优选的,所述存储舱下方底部设置有排料口,所述存储舱内底部设置有倾斜结构设计,便于将存储舱内的存储物排尽,所述排料口外侧设置有阀门,通过阀门来控制排料口的开合。
优选的,所述存储舱下方底部外侧对称设置有若干组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为一组主动轮和一组从动轮的组合设计,便于对存储舱整体进行移动,提升实用性。
优选的,所述存储舱内部设置有两组挡板,所述挡板为倾斜的板材设计,可以将上方进入的样品进行遮挡,避免直接排放到存储舱内,对存储舱内壁造成损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祥徽,未经张祥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312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