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外嵌式防偏磨防腐抽油杆接箍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34140.6 | 申请日: | 202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978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隋清国;刘健;张杰;徐华静;万德鑫;王春蕾;张迎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桩西采油厂 |
主分类号: | E21B17/042 | 分类号: | E21B17/042;E21B17/10;E21B4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董庆田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外 嵌式防偏磨 防腐 抽油杆接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外嵌式防偏磨防腐抽油杆接箍,包括接箍本体、耐磨扶正套,所述耐磨扶正套套设在接箍本体外壁;所述接箍本体外壁开设环形槽,所述耐磨扶正套套设于环形槽;所述接箍本体内部设置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熔有防腐剂,接箍本体还开设径向通孔,所述径向通孔能使熔有防腐剂缓释至耐磨扶正套内壁。所述耐磨扶正套外壁具有轴向外凸的凸棱。所述环形槽底面钻设径向沉孔,所述耐磨扶正套熔塑于接箍本体环形槽,同时熔塑在不钻通的径向沉孔里。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扶正块嵌套在接箍上实现扶正防偏功能,通过将熔有防腐剂、防蜡剂等助剂的容纳腔置于接箍容纳腔,在深井条件下起到缓释防腐防蜡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抽油杆接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内外嵌式防偏磨防腐抽油杆接箍。
背景技术
在油田生产中,由抽油杆、抽油泵及油管组成的有杆泵采油技术是最主要的开采手段。其中,每根抽油杆之间依靠接箍连接,在其上下往复运动中,抽油杆、接箍和油管磨损现象日益突出,由此造成的抽油杆接箍磨断、磨薄脱扣等躺井作业,既耗费人力、物力以及作业成本,又影响油井产量。
为此,现场主要采用抽油杆扶正方式解决偏磨问题,但常规的钢制滚轮扶正器容易出现滚轮轴磨坏造成的卡泵;钢制滚珠式扶正器容易出现滚珠槽被磨掉而使滚珠散落情况;分瓣卡扣式扶正器容易沿抽油杆滑动,无法起到防偏磨的作用,抽油杆固化型扶正器由于需要专门厂家定制,增加了使用难度。
抽油杆接箍是连接抽油杆的关键零件,现有技术的普通抽油杆接箍按照标准APISpec 11B和SY/T5029的要求加工生产,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后硬度在HB220~250,内螺纹牙型采用挤压成型,并通过螺纹与上下的抽油杆连接,接箍的主要规格型号有5/8/3/4(SM),3/4/7/8T(SM),7/8/1T(SM),1/11/8T(SM)。
公开(公告)号:CN106634404B,公开(公告)日:2018-12-25涉及油杆扶正器,具体涉及表面改性涂层减磨油杆扶正器。它包括接箍,连接于接箍前端的杆体,套设于杆体上的扶正套;所述扶正套的外表面涂设有表面改性涂层,所述表面改性涂层由质量百分比的以下材料组成:10~27%复合固体自润滑材料、20~30%环氧树脂、28~30%溶剂、1~3%纳米氧化铝、0.5~2%偶联剂、10~25%固化剂。在扶正套的外表面增加表面改性涂层,使扶正器摩擦系数降低至0.01以下,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扶正器扶正防磨的作用,同时这种防护涂层还有较好的防腐效果,极大的延长了抽油杆管柱的使用寿命和油井检泵周期。
公开(公告)号:CN207194842U,公开(公告)日:2018-04-06是一种抽油杆扶正、防腐器,连接在抽油杆柱中,对抽油杆柱具有扶正功能和延缓抽油杆柱腐蚀的功能,延长检泵周期。本实用新型包括接箍和中心杆体,接箍设在中心杆体的两端,中心杆体的外部铸有铝镁合金体,带有液流孔的扶正体罩在铝镁合金体的外部、固定在中心杆体上面。采用了大直径整体式的扶正体,井下液流可通过扶正体两端的液流孔流动。由于扶正体外径与油管内壁构成的环隙较小,具有较好的扶正性能和助抽作用,有利于提高泵效。
公开(公告)号:CN203822183U,公开(公告)日:2014-09-10公开了一种空心抽油杆旋转耐磨接箍,包括接箍本体,所述接箍本体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接箍本体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下方设有密封槽,所述接箍本体的外表面设有耐磨体,所述耐磨体的内表面设有多个缓冲槽,所述接箍本体的外表面设有多个与缓冲槽对应的固定槽,所述缓冲槽和固定槽形成的空腔内设有复位弹簧,所述耐磨体的外表面活动设有多个耐磨珠。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有效保护和扶正抽油杆,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达到减磨作用,能起到弹性缓冲,防止硬性碰撞,能延长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桩西采油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桩西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341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