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声波基坑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35758.4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09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丁磊;毕成林;王伟;柴春仲;张超;杨帅;王旭;刘晨;陶文金;赵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侯文龙;王灵灵 |
地址: | 10002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声波 基坑 监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声波基坑监测系统,其包括:位移传递杆、挡板、滑动支撑装置、防护管、仪器安装架和超声波测距仪;位移传递杆的第一端部通过固定锚固定在基坑的第一监测位置;位移传递杆由基坑的第一监测位置延伸至基坑的第二监测位置;挡板固定在位移传递杆的第二端部;滑动支撑装置固定在位移传递杆的第二端部;防护管套在位移传递杆的外部;仪器安装架固定在基坑的第二监测位置;超声波测距仪与挡板间隔设置;超声波测距仪安装在仪器安装架的上部。上述超声波基坑监测系统能够监测基坑位移,将基坑坍塌风险消除在萌芽阶段,避免发生人员损伤等重大事故。与红外线基坑监测相比较,减少了监测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基坑施工安全防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声波基坑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不深的基坑可用放边坡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规定确定。开挖较深的基坑用护壁支护、地下连续墙等办法,防护外侧土层塌入。基坑施工完成后,需要在基坑内部进行其他建筑工序的施工,深基坑属于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故基坑安全至关重要。
被动式基坑安全是指对基坑的稳定性进行监测,在危险发生前进行预警和人员疏散,避免损害后果发生。现有基坑监测装置为红外线监测,但红外监测存在监测成本高,增加项目成本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声波基坑监测系统,以解决红外监测存在监测成本高,增加项目成本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超声波基坑监测系统,所述系统安装在基坑的第一监测位置和第二监测位置之间,超声波基坑监测系统包括:位移传递杆、挡板、滑动支撑装置、防护管、仪器安装架和超声波测距仪;所述位移传递杆的第一端部通过固定锚固定在基坑的第一监测位置;所述位移传递杆由基坑的第一监测位置延伸至基坑的第二监测位置;所述挡板固定在位移传递杆的第二端部;所述滑动支撑装置固定在位移传递杆的第二端部;所述防护管套在所述位移传递杆的外部;所述仪器安装架固定在基坑的第二监测位置;所述超声波测距仪与挡板间隔设置;所述超声波测距仪安装在仪器安装架的上部,超声波测距仪的安装高度与挡板的高度适应。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超声波基坑监测系统,进一步,所述超声波测距仪与挡板的距离在30厘米至35厘米之间。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超声波基坑监测系统,进一步,所述滑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架、滚轮、内杆和外杆,所述支撑架上间隔安装两个滚轮,螺纹配合的内杆插入外杆,内杆一端与支撑架顶部连接,外杆端部与位移传递杆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超声波基坑监测系统,进一步,所述仪器安装架包括基座和仪器撑杆,基座固定在基坑的第二监测位置,仪器撑杆下端连接基座,仪器撑杆上端安装超声波测距仪。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超声波基坑监测系统,进一步,所述基坑设置支护桩,在支护桩上部设置冠梁;所述基坑上覆盖钢板路面,位移传递杆位于钢板路面的下方。
上述超声波基坑监测系统运行时,如果基坑的第一监测位置相对第二监测位置的间距发生变化,位移传递杆会同步的带动挡板发生等距离的位移变化,因此超声波测距仪就能够检测出这种变化,并根据变化幅度是否满足设定条件而确定是否发出警报或警示。进而将基坑坍塌风险消除在萌芽阶段,避免发生人员损伤等重大事故。与红外线基坑监测相比较,减少了监测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超声波基坑监测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位移传递杆左侧及连接部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位移传递杆右侧连接部件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357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质隔墙板就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雷火灸艾条固定器